开公司的明星不少,做投资、开工作室、开传媒公司早已不是新鲜事,但鲜有人真正把精力都投在创业上。林依轮不仅百分百投入,更是选了最难做的实体行业——做辣酱、卖辣酱。
创业行路难,林依轮也没少受挫。最开始,“饭爷”同时有两条经营思路,一条是快餐,为了解决白领的午饭问题;还有一条,是做快消品调味料。
2015年初,饭爷与饿了么在望京合作送外卖快餐,林依轮亲自制做了标准版产品,由中央厨房照做。
但即使是一份外卖,林依轮也绝不将就。在最后收汁这道工序上,他作了特别要求:“对中餐来说,到最后那个收汁的过程是非常关键的,我还是不想把它放在中央厨房完成,而是放在每一个加热点,到最后收汁、摆盘、切配,运送出去。”
他坚持用好食材,比如采购多源于北京三源里菜市场和高端超市的进口产品,卤肉饭用台湾最好的酱油膏。快餐的客单价也比同行定高了15元左右,最高时单价达到了49元,依然供不应求,仅一家店一天就卖出600多份。
但经营还是出了问题。当时望京的饿了么“骑手”大概30个,入驻饭爷就有15个,每天中午,别人家是客人排队,饭爷这边是送餐员排队。“最高峰时,一个送餐员拎走15份,那你想想,一份一份送,到第15份的时候,客人已经等很久了,最多时3个半小时,客人就骂了,那是真骂。”林依轮言语中满是无奈:“你的饭再好吃,你送这么久,别人也是不高兴的。”
“外卖的评价好,主要还是我们对食材的讲究,快餐的经营,也算走对了,也算没走对。”显然,如果经营问题能够解决,快餐是林依轮断然不愿放弃的。对一个美食爱好者来说,烹饪食物并获得高评价能给他带来快乐。上周三晚,林依轮就跑到三里屯练摊儿去了,在路边做了一个快闪的深夜食堂,结果一百多个人迅速涌过来吃他做的炒饭,“我用的就是一个我们即将上市的火锅底料,然后做的炒饭,好吃的不得了。”他的言语间满是兴奋,想必是过足了瘾。
三
快餐业务后来还是没保住,去年4月,在投资人的建议下,林依轮关掉了所有的快餐业务,开始聚焦快消品。
一个月后,饭爷辣酱上线。表面是一瓶辣酱,其背后却满是林依轮对细节的严苛。
第一款产品最开始名为“七个辣子”,包含7中辣椒,是一个民间配方。林依轮又加了两种豆豉,再用特级的杏鲍菇代替肉的口感。杏鲍菇要求是12—15厘米,中间的那一段价格,比尾部贵10倍,比头部贵四五倍。研发过程中,做辣酱的油也换了好几种,反复测试后,最终确定为意大利松露油。
“饭爷”的投资人之一、芳晟基金的创始合伙人于明芳对《中国企业家》说,“中国各地的辣椒可能都不太一样,有哪些辣椒,有什么差别,林依轮都会深入研究,他就爱好这个,看好他也是因为他太执着了,执着的精神能让一瓶酱做到极致。”
由于食材成本高、要求高,制作时间需要两到三天。加工时间太久,连代工厂都替他们的高人工成本着急,工厂负责人提出,“我把制作时间缩短到半天,你就用你那三天的,和我这半天的盲测,看是不是一样。”结果测了5次,都没逃过林依轮的舌头。对方负责人心服口服,“就按饭爷的标准来!”
还有一款酱带有干贝,林依轮就跑遍国内国外,找到最顶级的干贝,回来让工人师傅手撕,每一个干贝撕出七八十条丝,“我们真的在用匠心精神做一瓶辣酱。”
第一款辣酱面市,林依轮做了一场直播,当天2小时卖出3万瓶,上线两个月销售额过千万。
做实体行业,过程繁琐,需要找原材料、做研发、找代工厂、铺设线下渠道、推广品牌等等诸多环节。但创业一年来,饭爷的运营进行的有条不紊。这些都归功于选人:“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林依轮明白,只有找到合适的人,工作才能尽快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