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从上海、深圳公布的“住房十三五规划”看,未来政府持有的保障房、国企持有的租赁住房的总套数,将达到甚至超过新增住房套数的一半。这意味着,在人口大规模流入、住房矛盾比较集中的大城市,住房将在很大程度回归“公有制”。
换句话说,政府正在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在住房矛盾较大的城市,房子的定位越来越接近于“生活必需品”,类似“柴米油盐”,政府开始加大干预的力度,以图实现公平。但这不意味着完全取消市场的作用,开发商提供的市场化住宅,仍然会占到相当比例。
今天,上海的这次土地转让,十分清晰地向我们传达了这一信号!
或许有人会问:中心城市的楼市未来将如何发展?我仍然维持此前的看法:人口显著流入的高级别城市,其优质住宅有长期投资价值,短炒的风险越来越大。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上发力,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房价带来的社会矛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希望因此看到大城市房价崩溃,恐怕比较困难,这也不是政府的本意。毕竟,地方政府主要的运行成本,包括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成本,需要从“土地拍卖+商品房”上收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矛盾对立的。
换句话说:中国即将在住房上进入“富人贴补穷人”的时代。
另外,今天傍晚新华社发布,政治局会议”的通稿,里面再次提到了房地产,提法是:“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求稳,还是中央的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