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察界7月28日讯(记者:王玲)
上周,中国首次同意从美国进口大米,这是继牛肉、大豆后又一农产品市场对美国开放。
在国内,大米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主食之一。俗话不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长期以来,在国人的饮食中大米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现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市场。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现已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在2016年中国大米产量达到1448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比美国大米产量的20倍还要多。但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费国,2016年大米消费结余量约14350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1%;且近年来,随着其消费量的增加,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2016年就进口大米约500万吨。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眼下进口的大米数量刚刚超过国内产量的3%,这对国内大米市场的格局影响不会很大。
但随着中美两国贸易政策的推进,双方农产品的进出口将会不断放开,各农产品进口量将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是人们饮食结构在悄悄发生变化,对大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高品质的大米存在缺口,需要通过进口优质大米来弥补。此外,因农产品的价格与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美国大米价格更均有优势,贸易商有利可图。或许,在中国市场上,美国大米凭借价格优势取胜。
那么,面对进口的大米,国内的米企及稻农要如何应对呢?
一、要严格生产标准,从源头保证稻谷品质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但人每天吃的食品70%是鲜活农产品,食品加工90%是用农产品作原料,所以要保证大米的质量安全,还是要回归到基础生产过程上来,从抓水稻生产开始,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确保稻谷质量。
稻谷种植可通过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并结合中央的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提高生产效率及大米的品质,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安全,并降低稻米的生产成本。
二、要走品牌化之路,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健康、营养、安全的中高端大米消费需求已经形成。中高端消费者对价格不太敏感,更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而品牌化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品质保障。在品牌建设者遵循品牌承诺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愿意在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忠诚于自己所信任的品牌。这种“忠诚”导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又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