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察界7月28日讯(记者:王玲)
到了夏季,阵阵的蝉鸣总让人回想起童年。但是,随着人们对野味的贪婪,它早已成为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
蝉是知了的学名,由于知了幼虫富含蛋白质,具有优良的保健养生作用,近年其营养价值在东北、安徽、河南、山西地区被广为流传,用做美味菜肴已成一种饮食习惯。
每年7月初,知了幼虫开始蜕壳成虫,这个过程一直会持续到7月底。由于知了基本难以人工养殖,蝉蜕只能靠人工在野外采摘,所以7月份是人工采摘蝉蜕的最佳时节。
让很多人不解的是,这段时间接触的经销商、中药企业却都在抱怨“蝉蜕难求”。
蝉蜕是野生的中药材,每年的食用需求不断增加,影响了蝉蜕的供应量。
从媒体报道来看,近些年的价格变动,足见蝉蜕趋紧。2009年,蝉蜕的市场统货售价在45-50元/公斤波动,2010年因产量减少导致2011年行情突破百元大关。到了2012-2013年,行情涨至135元/公斤。进入2014年蝉蜕行情加速上扬,市场统货已涨至140-150元/公斤。
七月蝉蜕新货陆续上市,据中药材天地网的最新数据,最贵的已经卖到450元/公斤。也就是说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暴涨了近9倍。
既然蝉蜕价格已经这么高了,为什么却在中药市场上越来越难见到呢?因为,蝉蜕单价虽高,但分量较轻,农户想要获得高收益费时费力,作为食物的蝉的收益远远大于作为药材的蝉蜕收益。
这也意味,更多的蝉虫流向了餐桌。虽然目前市场也在尝试人工养蝉,但是人工养殖没办法让蝉蜕自然脱落。因此,蝉蜕供不应求局面很难改变,也直接导致价格比较快地攀升。
从2005年开始,有关蝉蜕的新闻基本都是涨价,但是,蝉蜕虽然“身价倍增”,在药用领域的发展却越来越遇到难题,毕竟也不是什么像名贵中药一样的珍稀药物,所以蝉蜕也被很多收购这类中药的人所逐渐抛弃,这是蝉蜕面临的尴尬。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要想问,作为中药的蝉蜕到底有什么用呢?
蝉蜕作为药材最早收录于唐代药学专著《药性论》。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夏、秋采集,除净泥土,晒干。生境分部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蝉蜕入药还是比较有讲究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蝉蜕这种中药性味甘咸,凉。比如《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咸甘,寒,无毒。”
蝉蜕在魏晋时期的中医著作《名医别录》中被记载“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药性论》中记载其“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宋代药学著作《本草衍义》中记载蝉蜕可以“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明代中药学专著《本草纲目》中对蝉与蝉蜕的功效区别做了简明的记载:“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注意:孕妇慎服。
明代中药学著作《本草经疏》提醒:“疸疹虚寒证不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