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真正的智能我上面列了一些,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抛开智能不讲,我这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如果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我觉得顾比投甚至更重要。因为对于用户来说,投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智能投顾的分内事,你看歪果仁的Robo-Advisor就压根没提投这回事,用户最缺乏的反而是我在顾里面描述的那些事情,他需要一个人(别管是真人还是萝卜假人)和他沟通,通过沟通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投资需求,给个投的组合只是顺便的,而且这还没完,投的过程中的各种嘘寒问暖的顾也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没有客套话或者不做大跌时候的心理辅导,也总得给用户一个投资理念的正确引导吧。想人之所想,这是获得用户信任的不二法门,有时候甚至比投的好(赚钱)还有效。
第二点思考:智能投顾ToC还是ToB?这个话题貌似是直接有答案的,对于智能投顾初创公司而言,当然是ToB来的容易多了,B本身就自带各种干粮,包括大批存量客户,客户的信任感以及各种牌照等,简直就能一举解决前面列出来的智能投顾初创公司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ToC和ToB从产品核心功能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ToB最后也是要ToC的,中间隔了个B而已。关键问题是To怎样的B,我能想出来的B有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等。以银行为例,大银行就不用考虑了,比如像中农工建这种,早就被BATJ包了,哪怕是招行这样的,人也自己出了个摩羯智投不是。
这里的一大关键就是技术能力。这些门被关上的同时那些窗就比较明显了,就是那些缺乏技术能力的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了。他们一方面被大银行压的不行,但往往也在地方上有一定的获客优势,另一方面他们也往往有锐意创新的需求在那(虽然有些可能还只是萌芽),但是碍于其薄弱的技术实力往往很难推进类似的创新,这便成了具有技术优势的智能投顾们的机会。银行有些自己的特点,比如天然对风险很敏感,对高风险的权益类投资就不会太感冒,所以切入点可以是低风险的定投或者偏固收类的资产配置等。还有一点可能是致命的:在金融严监管背景下,保守的银行愿不愿意开这个窗是个大问题。
第三点思考:智能投顾的终极目标很多人会说是帮用户赚钱,这个答案我觉得既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如果一个智能投顾不赚钱的话那我干嘛要为此买单呢;说不对是因为智能投顾是帮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赚钱,可是大家都赚钱了那谁在亏钱呢,中小投资者的对手可是机构啊。这里面隐含着一个时间的问题。短期来说,因为市场更像是零和的,不是你亏就是我亏,所以要指望智能投顾帮助中小投资者战胜强大的机构投资者并不现实,这不仅仅对于用户来说是这样,对于智能投顾本身的定位来说也是一样的。长期来说,市场更像是正和的,也就是说大家都可以赚到国家经济发展,企业长期价值增长的钱,这种情况下指望智能投顾赚钱就非常现实了,不管是资产配置系列的智能投顾还是主打定投的智能定投类智能投顾,都是可以帮用户赚到钱的。这里的一个矛盾点在于,用户往往是没有耐心的,就算知道长期的资产配置和定投都能赚到钱,又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而短期来看智能投顾会很正常的表现出可能赚不到钱可能赚的钱也没想象中那么好,于是用户的不耐心就会转化为不信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智能投顾在这一点上确实是挺尴尬的,因为很多用户压根就不给你证明自己的机会。
基于第三点的第四点思考:智能投顾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尴尬归尴尬,中产阶级的理财需求毕竟还是摆在那的,我们来看看智能投顾可以有哪些突破口。最釜底抽薪的一个官方回答叫做:基于用户画像和资产刻画的精准服务。
我得说这是真正的顾要做的事情,但是难度确实是不小的,甚至拿出三项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如前所说,顾得好是可以产生信任感的,所以信任感就可以是一个突破口。你们看看摩羯智投的例子就知道了,它的智投并不比市面上的智投好多少,但是它的流量就可以很大,一方面当然是它自带大流量,另一方面其自带的大流量不就是信任感产生的。
我只能说在顾上面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而且我有看到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智能投顾为信任感所做的各种努力,非常不容易但值得坚持。第二个是可以看看智能这块上有啥好的突破口,既然这块大家都还做得不怎么好,说不定反而可能有惊喜。所以如果有用户数据的,可以好好基于大数据做做精准的用户画像,虽然对于用户来说这个细思极恐,但是反正这年头BAT手里早已掌握了不知道多少个人用户的各种私密数据,也就没所谓了;另外诸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机器学习等,都是可以用在整个智能投顾的流程当中的。设想一下有个机器人,哪怕没通过图灵测试,只要它能和我正常的对话,能给我正确的回复,能帮我正确的配置资产,我完全OK啊,只要能帮我赚钱,我管Ta是人还是AlphaGO呢。想来想去最容易做的也确实就是其中的资产刻画了,同时这也引申出来前面说的为什么智能投顾都主要去关注投了,因为投是相对最容易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