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拨备新规、资管新规如何影响银行?外资机构这么看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第一财经APP 发布时间:2018-03-12 12:57:40

中国银行业的转型正在持续。2017年以来,非标回表、净值化转型引发各界关注,尤其是长期看重中国银行低估值,但却因透明度低等问题而缓于加仓的外资机构。那么,外资究竟如何看待近期的银行拨备新规,以及公布在即的的大资管新规?

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银行业其实也在面临一场“供给侧改革”。富达国际(Fidelity)基金经理周文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资管新规整体来说对银行和大金融板块的透明度有很大提升。之所以以前中国银行业估值在国际上偏低,就是因为透明度低、底层资产看不清楚,随着这些中间层级被打破,透明度的提升将提振投资和信心。当然,在过程中也不排除会出现一定波动,去杠杆和流动性风险的把控的确是一门艺术。”

此外,针对3月6日的银行拨备新规,多家外资机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拨备新规可能代表中国经济企稳而带动银行业潜在不良的压力减少,此外,监管层也可能进一步推动更加严格的银行不良分类,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这也是提升透明度的关键。

拨备新规加速不良贷款确认

3月7日,有地方银监局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了银行拨备新规的下发——明确符合条件的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由2.5%调整为1.5%至2.5%。

拨备是对不良损失的预估入账,体现会计的审慎原则。监管要求的额外计提50%的拨备,背后体现的是监管层对潜在不良、隐藏不良的担忧。周文群对记者称:“差异化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新规定更加利好拨备充足、坏账计提充分的银行,对银行的流动性和利润率有正面的影响。但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表外转表内的压力增加,对资本金需求增加。坏账压力也可能进一步上升。新规会提供有效的安全垫,防范系统性风险。”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记者表示,差异化监管体现了管理层引导银行主动确认和处置不良的意图,有利于行业不良加速出清。不过他也表示,新规对于债市的提振作用并不大,债市大涨更多是源于情绪上的提振。

此外,外资机构分析师普遍认为,部分综合指标优秀的大行可享受最低监管要求,而部分城商行板块拨备安全垫最厚,也可能受益。

拨备新规还存在未雨绸缪的意味。安信证券就提及,资管新规下银行不良或有反弹压力,同时非标回表也面临资产质量重估,给银行不良指标及资本监管施压。此次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一来减轻银行暴露不良的监管负担,留出政策调节空间;二来有助提高银行利润留存,缓解资本补充压力。

非标回表提升透明度

各界预计,大资管新规也将于近期公布,对银行业影响重大,未来的净值化转型、非标回表有助于提升整体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透明度。

周文群告诉记者:“此前出表是因为不占用银行资本金,如今非标回表会对流动性造成一定压力。但这也是分化的,大银行以前通常是资金净拆出方,资本充足率较高。”

此外,外资普遍对大金融板块态度偏正面,周文群也认为该板块正在经历估值修复的过程。“其实无需过度担心强监管,监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银行报表的透明度,底层资产得以穿透后,有助于银行板块的估值提升。”

野村大中华区股票研究主管刘鸣镝也对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投资者将中国上市银行视为中国宏观风险的代表,并因此在估值上给中国上市银行大幅折扣。而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去年上半年已企稳在1.74%的水平,且中国银行业表内/外杠杆已由2016年底的172%/319%下降到2017年中的166%/250%。

也有外资机构认为,虽然非标占比下降、其他资产投放方式占比提高,报表“净化”,有助于风险出清,但表内外非标存量较高的银行仍需经过一个调整期。

净值化转型对标国际

对于银行业而言,另一项重大转变无疑就是理财的净值化转型。从长期而言,这将降低流动性风险。

当然,净值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的适应和各方面的配合。渣打财富管理部投资产品总监闵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国际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模式看,净值型产品是普遍使用的产品管理方式,现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一致认可的理财市场发展方向。相较之下,国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有成熟的监管体系和投资者,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更注重资产配置理念以及对产品的评估体系等。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