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中国的金融业走出去,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会产生‘鲶鱼效应’,将使国内金融业更具国际竞争力,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从而给全球补充流动性。”5月20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在“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
当前中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措施加速落地,4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银保监会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其中包括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等多条对外开放具体举措。
以此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担忧的声音。例如中国市场对外资银行大幅度开放,中国的银行是否能经受得住冲击,是否会威胁中国金融安全与稳定?
姚余栋认为,加速金融开放不会有“狼来了”,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全面领先全球,在防风险和监管标准上更是执行最高要求。例如,中国银行业在全球率先全面实施了《巴塞尔协议Ⅲ》,而美国、欧盟都没有完全实施。
5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资产质量方面,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1.7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685亿元;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03个百分点。利润增长方面,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5222亿元,同比增长5.86%,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25个百分点。
姚余栋指出,银行业现在坏账已经逐渐减少、利润猛增,今年是拐点,明年可能就会否极泰来,银行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此外,直销银行虽然是国外发明的,但成就在中国。中国直销银行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国外银行已经无法相比。此外,姚余栋指出,过去几年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已经发展壮大至12万亿元,蚂蚁金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企业出海输出金融科技,都代表中国金融行业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如果加速开放,会产生鲶鱼效应。
中国金融行业加速对外开放,未来老百姓可以获得哪些外资金融产品?姚余栋指出,保险和养老服务可能是将来外资金融机构发力的重点。他指出,中国将来也会进入超老龄社会,需要在全球分散老龄金融产品的风险,包括保险产品具有很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