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初的103.8一路狂跌至今年年初的88.15,美元指数的颓势终于在今年4月逆转,短短一个月暴涨近5%,令市场始料未及,去年风光无限的新兴市场货币更是遭遇巨震。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人民币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避险资产”。人民币兑美元一年涨幅近8%,年初至今涨幅仍维持在2%的水平,CFETS一篮子指数从去年的94上升到目前的逼近98的水平(5月CFETS为97.59),体现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走升。外资持有在岸人民币国债的占比大增,从此前的不到2%~3%飙升至近6.3%的水平。
“央行外汇占款并没有大变化,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入对人民币的强劲升势起到支撑作用。”在汤森路透2018年人民币市场展望论坛期间,中国银行离岸交易中心交易主管巨晓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人民币占SDR的10.92%,外资对人民币仍然是低配的。”
美元反弹背后的逻辑
就近几个月美元走强,众多机构找出了诸多理由,包括美元空头回补、欧元区经济数据意外走软、债券收益率飙升等,但对于交易员而言,前瞻性、灵活性、对各方事物的认知决定了其竞争力。
“人们一定要找市场变化的理由,就是因为讨厌无序。然而,看不到的事情也有千千万万,对于交易而言,往往认知的盲区、最不会发生的事才是至关重要的。” 巨晓津表示。
如果非要为去年的美元走弱与今年的美元反弹找出逻辑或故事,巨晓津称:“去年无非是美国政府开始唱空美元,而做多美元本身有难度,但做空很容易,买入欧元即可,同时欧元区经济又开始从底部超预期修复,市场认为后面欧元有20%的上涨空间,美元仅有5%,因此美元不断走弱。”
今年美元为何又反弹?“今年欧元的预期得不到政策上的回应,欧洲央行迟迟不对退QE、加息做出前瞻指引,且数据超预期走软,同时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息差大,因此做多欧元要损失很多息差,近阶段欧洲又出现了意大利风险事件,这些都导致美元否极泰来。”他称。
林念也对记者表示,对于“预期差”的把握相当重要,“大家此前对美元加息的预期不足,认为通胀不存在上行压力,但现在压力逐步起来,市场发现自己对美国实际经济动能的预测不足,美元自然就会反弹。”
他也表示,例如5月15日公布的美国3月零售销售月率数据并非特别强劲(环比0.3%,预期0.3%,前值-0.6%),但由于存在“预期差”,美元跳升幅度也超出预期。
大华银行中国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兼交易主管林念告诉记者,如今市场人民币的多空双方力量相对均衡,再次看空美元目前有些言之过早,“美元近期是正常的筑底反弹,预计今年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美股在高位回调的过程中,美债债券收益率有持续上升压力。就技术面来看,美元指数到95上方会有压力,在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交易策略可以注重经济数据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异,所提供的较佳风险回报点。”
市场逻辑生变?
其实,众多机构在年初并未预见到美元的强势归来,不乏机构认为美元今年仍有10%的下行空间,逻辑在于,在经济周期晚期、加息的后半段,美元往往是走弱的,外加收益率曲线走平(10年和2年国债收益率之差收窄,暗示经济萧条预期)利空美元。
“这个逻辑在上两个周期的确如此,但这次是不是仍然如此?美元指数其实是八个货币的写照,是一种相对论。”巨晓津称。
往常的逻辑在于,在加息末端,经济增速动能已经不足、收益率下降,如果机构看到发展中国家的收益率还很可观,往往会增加投资,因此加息末端,美元下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上涨。
“这次很可能的情况是,美国经济没有真正修复完,2008年危机对美国外溢性的能力是有抵消的。因此这一次可能是不充分周期,很可能不上不下,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巨晓津判断。
尽管不乏机构目前认为美元的反弹气数将尽,但贸然将长期的悲观看法化为短线操作,仍存在风险。
西太平洋银行集团策略师陈淑贤也对记者提及,如果是期限溢价提升从而推动利率攀升,这对美元是不利的,因为还伴随着财政赤字的攀升;但近期美元的反弹来自于经济增长的预期,因此预计这一波美元可能仍会获得更多支持。该机构对美元指数的全年预测为94,美元/人民币则为6.45。
资金流入使人民币维持强势
美元暂时走强,事实证明,年初表现优异的新兴市场近两个月风雨飘摇,股市、汇市、债市遭受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