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说,我国对外开放必须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开放不是“一刀切”,要讲互利互惠。那些赞同开放、支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就能从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开放的成果中受益,那些惧怕开放、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和地区,只看重短期的收益,长期竞争力一定会受损。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中国一定要倡议开放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的是,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防范应当为深化金融改革和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市场混业经营的弊端,他表示,混业经营的业务在增加金融机构业务多样性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放大了道德风险和利益冲突,对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形成了挑战,带来了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传递。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可以被归纳为:业务不透明的风险、道德风险、监管套利、投资者保护不力。
总结混业经营的四个风险可以发现,混业经营自身存在一个内部矛盾,孙国峰把这个矛盾称为“混业悖论”。他强调,金融控股集团内部不同的金融业务存在着跨行业、跨市场传递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内部的防火墙以隔离这个风险,进行穿透式监管。
同时,不少金融业内人士和学者已经意识到,技术带给金融行业的冲击。陆磊表示,网络、信息和数字技术对金融业构成了系统性冲击,“可以看到,金融要素新业态对整体的金融供给造成冲击,由此形成了对经济行为一系列的供给冲击。”
对此,陆磊给出金融监管三个变革的基本方向。第一,标准的一致性是市场主体和市场本身变革的基本趋势。第二,行为监管工具箱的创新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可以预见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息的准确性及其滥用。据此,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技术演变方向在于,“一要以更为权威的数据库及时校正和对冲虚假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统筹建设金融业综合统计和金融业基础设施;二是要建立双峰监管的模式,健全具有信息劣势或被误导的事中消费者保护和追索机制。”陆磊称。第三,则是要在法规上借鉴涉众欺诈处理中的集体诉讼的合理内核,全面提高欺诈的社会成本。
“最后一点,金融业对外开放要注重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陆磊表示,面向新时代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引进来、走出去那么简单。
科技对金融监管带来冲击,反过来科技也能够为监管所用。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董俊峰的观点是,监管科技有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升行业发展健康程度。他认为,发展监管科技的意义主要是有助于应对金融创新带来的挑战,有助于覆盖市场多层次主体的风险识别,有助于把控安全性与便利性的平衡。而评估监管科技对于行业各方的价值,他认为可以从监管、市场和公众三方面来探讨:监管科技将显著助力监管部门,将有效服务市场主体,最终实质上将服务于民。
金融监管敢于亮剑、敢于碰硬
陈文辉指出,要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银保监会将始终坚持“监管姓监”,坚决落实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有效解决金融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坚持“严”字当先、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坚持严罚重处,始终保持整治银行保险乱象的高压态势,扎紧制度笼子,防止野蛮增长,为对外开放保驾护航。同时,监管干部还要努力做到“忠、专、实”,成为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监管人才,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当前,银保监会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并在加紧制定出台关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保险代理人等一系列新的监管配套制度。同时,我国正在自主推进的保险监管制度体系——“偿二代”建设,已在全球与美国RBC标准和欧盟偿付能力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向亚洲国家和地区推介。
陈文辉指出,金融监管法规也将和国家经济安全制度做好衔接,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做好配套制度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