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粹,中医药在防病、保健、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全面深入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其显著疗效也得到广泛认可。
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该如何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成为中医药从业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江苏淮安市讶康中医研究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礼表示::“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更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韩礼,江苏省淮安人,1956年4月出生于中医世家。受家庭熏陶,韩礼从小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国粹中医更是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自幼时起,韩礼就跟大叔学挲穴疗法,跟小爹学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及疑难杂症,跟舅舅学针灸疗法。成人后,除了在上海清华科技函授学院中医大专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特色诊疗师培训班接受系统教育外,韩礼还加入“中国神息针灸”名医孙立新教授的培训班学习针灸技术,后来更是拜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为师,成为孙光荣第三代中和医派学术传人。
开办中医特色诊所,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近二十年后,2008年,韩礼创办了淮安讶康中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韩礼发现,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对于现代疾病有不错的疗效,而且方子相对比较简洁,容易理解,对功效也描述的比较清楚,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快速挖掘到中医药宝库精髓的捷径。于是,他便投身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的学习梳理之中,不仅细致研究祖辈传下来的验房,同时还辗转各地向医界高人取经。的确,只有重新回归到中医经典,才能真正领悟中医精髓。经过不断的钻研探索,韩礼在中医临床治疗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经方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师古而不泥古,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韩礼还将自己行医多年的所得与经典验方紧密结合,不断创新,研制出多种中药药物配方,同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据了解,韩礼2006年申报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2007申报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药”和“一种治疗感冒及上呼吸道疾病的中药配方”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7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他提交的三项药学发明专利得了金牛奖;2007在政协礼堂召开的“首届中国医药卫生产业发展大会”上,提交的“樟防搽剂临床应用”被评为“重点推广项目”并得奖杯;2008年参加的“全国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厂名店名医名药品牌战略论坛”,在会上提交的治疗皮肤病的障防搽皮康灵被评为“中医名药”。
凭借一系列特殊贡献,2007年2月,韩礼被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吸收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又被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吸收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年4月,被中华医学交流基金会授予“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更是被多次邀请到澳门、澳大利亚、悉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参加医学学术交流活动。
建言国计民生 彰显医者仁心
古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千百年来,中国人从医有份济世情结在,古往今来也对医者始终提出很高的要求。《黄帝内经》载,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孙思邈说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医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且强调“勿求名利”,张孝骞说“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将这些作为衡量一名医者是否为良医的标准,躬耕半生以医济世的韩礼,无疑用精湛的医术和体恤患者的仁爱之心,对“良医”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行医几十载,韩礼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众多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不少患者纷纷慕名前来看诊。健康所托,生命所系,患者的信任成为韩礼前行的动力,他时刻牢记职业赋予自己的使命,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谈及医者初心,他温和而坚定的说:“有句话说‘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仁心是作为一名医生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不断精进医术,才能对得起患者信任。”
在竭尽全力治愈每一位患者之余,对于推进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韩礼也倾注了大量的关注。扎根临床几十年,他能深刻感受到民众对“家门口看中医”的巨大需求。“尤其在慢性病高发的当下,基层首诊成为解决看病难的药方”。
“中医治疗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和西医大量使用设备检验的治疗方式不同,中医问诊过程中产生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技术难度占据治疗的主导地位。”韩礼说。在他看来,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在基层却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是阻碍中医药快速推广普及的一个重要症结。“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与诊疗水平,让优质中医药资源逐渐向乡村渗透,中医药才能拥有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和更长久的生命力,对于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医药振兴来说,意义重大。”韩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