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房产税,你该跟上新时代
调节收入差距是税收的最大功能,征收房产税,意在重塑财富观,让机会均等、自由流动、个体努力主导财富形成。
李宇嘉 (作者供职于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2018年是“房改”20周年。政治局会议要求,2018年楼市长效机制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家都指向房产税。去年底,财政部长肖捷关于房产税立法时间表和征收原则的接连表态,再次触动大家的神经。近期,媒体专家纷纭解读:房产税是对中产薅羊毛;中国个税税率太高,不应再缴税;房产税开征之时便是房价拐点来临之时云云。立法进程提速,房产税也将成为2018年楼市最大热点之一。新时代需要新气象,作为新时代的国民,看待房产税需要更新观念。
首先,房产税与广大刚需人群、中产收入阶层没有太大关系。这样的说法不太严谨,但很直观。之所以先把这个观点摆出来,就在于澄清,近期有关房产税的争论,出现一种错误倾向,即“房产税道德化”。也就是,广大中产群体刚刚靠一波牛市行情成为有产者,国家却开始关门薅羊毛,征收房产税是“不道德的”。此前,笔者参与多次官方房产税讨论,大家一致意见是,一定要设置合理的免税面积,这样,多数城市中产收入家庭都不会受到房产税的明显冲击。
也就是说,在住房购置上,老老实实的“房住不炒”,安安稳稳的量力而行(而不是靠房子暴富),绝不会受房产税很大影响。其次,房产税不仅不会导致房价下跌,反而是房价的“稳定器”。先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小区的物业管理费突然下降了,这对你来说是节约每月支出的好事吗?绝对不是,因为物管质量也会下降,高收入、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业主会搬离,他们会将房子出租或出售。因此,小区的房价一定会下跌,并会形成房价下跌和物管质量恶化的循环。
越好的社区,业主缴纳的物管费就越高,物业也就越容易保值升值。本质上,物管费就是业主为小区生活服务买单的费用。房产税也一样,它是为片区教育、医疗、治安、交通等公共服务买单的支出。你多缴了房产税(按房价评估),说明房价涨了;房价上涨了,说明本地住房需求增加了;住房需求增加了,意味着这里的社区服务、教育水平、公共卫生等各方面服务比较好,大家愿意来这里住。2013年中申请破产的底特律,房产税在全美最低,你愿意去吗?
过去,我们一直没有百姓直接缴税的习惯(个税为工资前代缴)。一旦,地方政府要直接从百姓腰包里拿钱,那可是“一分钱都要花明白”的事儿。每个人都必然想搞清楚,我到底有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所以,不要怕房产税:一则,地方政府要想多征收税,就得涵养税源,提供好的服务,让房价上涨,让更多的人来这里。作为缴税者(也作为业主),你应该是受益者;二则,直接从百姓兜里拿钱,几百万、上千万双眼睛盯着政府的支出,你到底花哪里了。
再次,改革开放不到40年,我国迅速从一个国民共同贫穷的国家,发展到富豪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房产增值占财产增值90%以上。由此,我国收入差距主要是财产收入差距(而非工资收入差距)。而且,国际上调节收入的“四大利器”,个税、利得税、遗产税和不动产税,我国都缺失(个税基本沦为“工薪税”)。更甚,以房产为载体的财富拔高,并非个体努力、勤劳所致,而是“拼爹”、“啃老”或偶然选择之果,导致坐享其成、一夜暴富等极不健康的财富观盛行。
调节收入差距是税收最大功能,征收房产税,意在重塑财富观,让机会均等、自由流动、个体努力主导财富形成。这样,不仅富豪们会给社会贡献更多税收,楼市炒风将明显抑制,这不是好事吗?最后,对握有几套房的人来说,近年来城市化、产业升级、服务完善让你的房子增值了几倍。老实说,唾手得来的财富并非靠个人努力,应抱着回馈社会的态度,让更多人(无房户、新市民)通过你缴税而分享城市化红利,这样的社会结构才是健康的,你的财富才能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