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北京人艺三代演员吐心声《茶馆》60年700场越演越难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14 09:08:49
原标题:《茶馆》:60年700场越演越难

  新版《茶馆》中,常四爷(右一)向松二爷、王利发(左一)展示自己养的鸟儿。李春光摄

  1958年3月29日,老舍名作《茶馆》在首都剧场首演。

  昨晚,《茶馆》在首都剧场上演有正式记录的第698场;本周六,该剧将正式迎来第700场演出。自1958年首演以来,今年该剧已经在舞台上树立了整整六十年,三代演员用700场的厚度来诠释这部经典。按照惯例,一部戏演了这么久应该早已驾轻就熟,可是《茶馆》的每一个参与者,却分明感到这部戏“越演越难”。

  “品茶”二十年,依然在寻味

  1992年,于是之等老一辈艺术家告别演出;1999年,导演林兆华推出林版《茶馆》;2005年,恢复排演焦菊隐版《茶馆》。

  以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茶客”从老艺术家手中端过这杯“茶”已经近二十年了。他们对于这部经典从仰视到对视再到身处其中,对于这部戏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却从未敢放松,依然在努力咂摸其中的味道。

  作为王掌柜的扮演者,梁冠华如今已是观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茶馆》的当家人。回忆起十几年前接演这个角色,他开了个玩笑,“当时我跟别人说,《茶馆》里除了女角和王利发,其他角色我都敢演。”没想到最后自己接演的恰恰是王利发这一角色。他说这是看着容易演着难,直到自己演,才知道老先生们在剧中有多么用心良苦,没有生活阅历根本演不出来,“演了十几年,我觉得这个戏真的要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到现在仍然还要去挖掘人物身上新的东西。”

  从1986年进入老版《茶馆》,饰演卖耳挖勺的老人和学生等角色,到新版中接演秦二爷,再到如今不仅担任演员还担纲复排执行艺术指导,杨立新与《茶馆》的缘分已经有三十余年。“秦二爷为什么要上场?”杨立新表示,自己创作角色就是从源头去找的,“演员的工作不是从台词开始的,而是要去寻找人物的根。知道戏是怎么来的,就知道这个戏要怎么演。”

  “我们北京人艺的演员很幸运,有机会去演《茶馆》这样的经典,好的剧本是锻炼人的,经典可以造就演员。”松二爷的扮演者冯远征表示,一代一代的青年演员需要这样的经典。“我们这一代演员是跟着《茶馆》一起成长的,从敬畏开始,整个过程都是在学习。这么多年的演出,角色已经融化到了我们的心里和血液里。同时成长也需要时间,我们的年轻演员要去尽早学习,经典会让人成长。”

  较劲儿排演,人人怕落后

  第一版《茶馆》不仅有大名鼎鼎的焦菊隐、夏淳导演,主演也是个顶个的响当当,于是之、郑榕、黄宗洛、蓝天野等老一辈艺术家联袂演出的精彩,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但蓝天野认为现在有些演员其实已经达到老一辈演员的表演水准了,“第二幕、第三幕的一些地方,都让我很感动。”

  本轮首演,91岁高龄的蓝天野作为艺委会成员再次在台下观看这一代演员对经典的诠释。演出结束后,他又仔细回想了一下,才给濮存昕发了一条短信,肯定了他们的表演,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已经演出了三百多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表演也得到了提升,演得更好更自如了。”

  他说当年黄宗洛饰演的松二爷很有特点,别人都演不出来,但冯远征演的松二爷则有着自己的特色,“人艺的演员就是这样,一个是一个,每个都不一样,正是这样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统一的北京人艺风格。”濮存昕演的常四爷,也和郑榕版不一样,“演员不同,角色不同,‘濮哥’塑造了另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常四爷。这个非常好。当初他们接这个戏的时候,我就觉得不能演成一样的,不能描红模子。”蓝天野认为这种不一样正是两代《茶馆》的统一之处。

  对于龚丽君的表演,蓝天野尤其肯定。他说,当年她饰演的这个角色康顺子由优秀艺术家胡宗温饰演,有过非常精彩的表现,而龚丽君的表演已经可以比肩胡宗温,同时还有自己独特的处理。龚丽君则表示:“为了拉开大幕对得起每一位观众,整个剧组都在较劲儿地排演,每个人都力求完美,不敢放松,更怕落后。”

  濮存昕则时刻记着老艺术家郑榕当年对他们接演《茶馆》时说的一句话:“不怕没演好,就怕糟蹋了。”“演了十多年,我仍然觉得要时常面对观众问自己,我演对了吗?我们这一代的《茶馆》是与观众共同创造的,感谢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参与、宽容与陪伴。我们永远要去完善和进步。”

  “茶馆”里无龙套,只有人物

  “大傻杨”这个角色,最初的剧本里并没有,是老舍先生按照导演的需求后加的。很多人对这个角色的认识,大概就是个“串场”的龙套。刚开始接过这个角色时,张福元也是这么想的,并不是太喜欢这个角色。

  张福元的家庭和“大傻杨”这个角色颇有渊源,甚至大家认为演这个角色非他莫属。原来张福元的岳父,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童弟先生正是第一版“大傻杨”的饰演者,演这个角色演了二百多场。即便如此,张福元对“大傻杨”也并没有投入太多心思,“我不想演和岳父一样的角色,他见过以前打骨板的人,而我只看过他的表演,没法和他去比较。”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家都没看上的角色,在有些人眼里却成了主角。2005年,《茶馆》在美国演出,肯尼迪艺术中心挂了一幅巨大的海报,上面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张福元饰演的“大傻杨”。他怀着不解去问美方工作人员,得知对方认为“‘大傻杨’是整个《茶馆》里活得最明白的人,而且也是剧本里比较完整的重要角色”的答复。

  这个回答让张福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演的角色,意识到了“大傻杨”其实是个正正经经的角色,就像那几个老头儿一样有比较丰富的呈现,“从那以后我就更多的是去演人物,而不是背快板儿词。”

  张福元说,在焦菊隐、夏淳导演眼里,《茶馆》里没有小角色,无论是“大傻杨”,还是剧中“没名没姓”的龙套都非常讲究,无论是走路的姿势,还是打一个哈欠都要再三琢磨,“这就是《茶馆》为什么好看的秘密之一。”

  在扮演唐铁嘴的吴刚看来,前辈们就像是大树,“我们这一辈是躲在大树下乘凉的人,有责任去传承经典,把《茶馆》一代一代传下去。”而更新一代的“茶客”也正在这部戏的滋养下成长着。从群众演员开始到刘麻子,年轻演员雷佳说自己进入《茶馆》剧组的时间也不算短了,正在努力演出观众想看的那点味道。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