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此后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一、大雪有三候
【鹖鴠不鸣】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虎始交】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因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二、大雪时节,各地习俗盘点
1.腌制咸货
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大雪节气天气寒冷,在不易保鲜的古代,人们发现此时腌制肉类食品不易变质,于是大雪节气一到,就忙着腌制咸肉,以迎接新年。受此习俗影响,大雪节气前后,肉类食品价格常会有小幅上涨。
2.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此外,堆雪人、滑雪及滚雪球,也是年轻人喜爱的户外活动。不过,此时外出要加强自我防护,宜穿厚羽绒服等御寒服装。
三、大雪养生提示
1.老年人睡觉少穿衣
老年人因为身体较弱,因此怕寒,冬天睡觉时喜欢多穿衣服,但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因为人在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紧张度减弱。如果这个时候脱衣而眠,可以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穿厚衣服睡觉,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会感到寒冷。
2.多步行药物泡脚按摩
必须经常保持脚部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尤其是药物泡脚能让药物成分通过皮肤、黏膜、经脉以及络脉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对于那些不能进补温阳药的人,沐足的方法能帮助他们温通四肢,且避免了吃药膳带来的上火症状。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去寒保暖护好颈肩胸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所以冬天应“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但又不能暴暖,尤忌穿过厚服装,烘烤腹背。大雪节气,冷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将寒气带给身体,从而引起嗓子疼、发炎等。尤其对颈椎不好的人来说,冬季穿高领衣服、出门戴围巾很重要。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及脚都要注意保暖。
4.养阴多喝水喝对水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但是喝水也是讲究方法的,首先不要一次喝过多的水,200ml左右就可以;同时最好能保证一天的饮水量在1800ml以上。剩下的在饮食中摄取就足够了。同时,在运动过后,不要喝凉水,以免因为外界天气寒冷加之凉水刺激,引起应激反应。
5.调节情绪通风健脑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情绪,保养精神的良药。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甚至比室外严重,在天气晴好时,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6.早睡迟起少晨练
早晚温差悬殊,应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是因为,冬天的清晨,往往是最冷的时候,天寒地冻,很不适宜到户外活动,而且,清晨是空气中氧含量最少的时刻,要等到太阳出来后,植物才会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使空气的含氧量慢慢增加。另外,冬季的早晨,还比较容易出现大雾天气。小雾滴中悬浮着的那些细小颗粒,吸进肺里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7.温补提高免疫力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提醒人们要开始进补了,目的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改善,健康过冬。此时主要以温补为主,平时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葱、姜、蒜,每天喝一杯热牛奶,适当吃芝麻、花生等有助补肾的食物。水果类可以多吃些橙子和橘子,但要注意的是,橘子属性略温,一次吃太多容易上火。其实,冬季最简单的养生饮食是多吃点萝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为了御寒养生,古代皇家御膳的首选菜肴就是羊肉炖白萝卜。这道菜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