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35项医疗服务价格首次整体调整
算账
普通床位费由28元调为50元、阑尾切除术由234元调为560元、核磁共振由850元降低到400元至600元……今年,435项医疗服务价格率先调整,床位、护理、注射、中医、手术等项目价格将上涨,CT、核磁等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将下调。这也是17年以来北京医药价格首次整体调整。
五大类435项价格先“动刀”
目前,本市公立医院执行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共有5300余项,涉及的项目复杂而繁多。但这些价格大多形成于1999年。近年来,虽陆续对部分项目进行改革,但力度与社会期待仍有不少差距。从2012年开始,本市启动医疗服务价格的整体规范调整研究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将逐步对5300多项价格进行分批调整。
今年,优先对矛盾较突出、有改革共识的五大类435项医疗服务价格率先“动刀”,包括:床位、护理等综合医疗服务类, CT、核磁等影像学诊断类,针灸、推拿等中医医疗服务类,部分临床手术治疗类和临床物理治疗类。其中,综合医疗服务类(床位、护理等)125项;影像学诊断类(CT、核磁等)185项;中医医疗服务类(针灸、推拿等)96项;临床手术治疗类(阑尾切除术等)26项,以及临床物理治疗类(放疗等)3项。
除了对435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之外,对于各项医疗服务今年首次增加了“项目内涵”,即对每一项的操作过程和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清晰、详细地描述,使过去专业而神秘的医疗服务变得通俗、透明,除了让患者能看得明白之外,也有助于对医疗机构规范操作、提升服务的监督。“像过去护理可能就是列明一个护理费,但是这次改革后的价格表里还会明确不同等级和服务内容,一级护理是什么样的,二级护理什么样,一些特殊的专业护理又包含什么内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整体负担不增加 部分常见病费用减少
435项医药价格的调整,看病负担是否会增加?对于这一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相关部门给出了明确回应,患者费用负担总体不会增加。
“但就患者个体而言,由于每位患者在就诊疾病、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费用会有不同影响。”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者较多涉及CT、核磁检查患者费用一般会下降,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的患者诊疗费就会有一定增加。
该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患者整体看病负担不增加,他们也对多个病种数据进行过分析:“从门诊来看,像糖尿病、高血压、肺炎、胃炎这类比较常见的疾病,改革后差不多有7%的降幅。从600来块钱降到500来块钱。从住院角度来看,对于老年白内障、心绞痛、脑梗死、类风湿住院等慢性病患者来说,改革后有小幅的上涨,但增幅为0.5%,不到1%。这些测算还没算进医保的报销部分,对于患者而言,总体不会增加负担。”
据卫生部门测算,此次价格调整后门诊患者费用将有所下降,次均降幅为5.11%;住院患者费用略有上涨,例均涨幅为2.53%。“从短期来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通过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
435项价格调整,也将从4月8日起全面实施。今年对于这些项目价格的调整,是医改重要的第一步,但还仅是第一步,到2020年本市将把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全部理顺,“要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住院床位费上调 检查费及药费下降
“高的降下来,低的补回去”,对于43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整,本市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进行“一升两降”,上调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与技术劳务价值密切相关的项目;降低CT、核磁、大型设备检查这些项目;同时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价格。
“一升”“两降”
普通床位费从现行28元调整为50元,二级护理从7元调整为26元,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针灸费由4元调整为26元,静脉输液由2元调整为7元等等。
为何上调这些项目价格?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本市的床位费、服务费、护理费、手术费等与服务密切相关的价格长期低于成本,导致大医院普遍大门诊小住院,以及护士护理人员普遍不足等不利影响。“像床位费一直较低,这对于医院来说住院是亏的,一张床28块钱,就拿条件较差的一间地下室群租房来说,成本也比这个高,所以像住院这些价格,一直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在推进医疗服务机构项目成本上做了多年核算工作,本市75%的服务项目是低于成本的,“大片服务项目是亏本的,现行的价格体系对医疗机构的合理配置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包括:头部CT从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从850元降低到400元至600元,PET/CT从10000元降低到7000元等等。
在降低药品价格方面,药价的平均降幅将达到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