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婷婷 编辑 陈羽)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公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成为一大热点话题。与健康服务具有天然融合优势的保险机构正在扩大健康领域的布局,借立体式模式参与健康产业链。
中国证券网记者今日从国寿了解到,自2015年孕育而生的“国寿大健康”平台探索保险产品兜底健康管理成果渐显。梳理险企介入健康管理模式来看,目前,保险业正在以四大模式嫁接大健康,搭上“健康中国”的顺风车。
四大模式参与健康服务
“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始规划建设“健康中国”。保监会也于2015年8月发布关于推动税优健康险发展的新政,进一步推动健康险参与到“健康中国”的大潮中。
除了加大健康险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力度外,在参与健康服务方面,保险业正在立体式推进,通过股权投资、政保合作、商保合作以及“健康险+健康管理”等模式参与“健康中国”的发展。
例如,国寿通过国寿大健康基金已经累计完成多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股权投资;今年5月,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旗下“平安好医生”在青岛开设了首家互联网医院;9月中国太保(行情601601,诊股)获准投资设立医疗健康管理公司。
事实上,早在2016年深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了医保移动支付的试点,平安壹钱包是合作公司之一;泰康保险、众安保险与基因研究机构也是一种保险业参与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不过,在多种嫁接健康管理的模式中,在健康险产品上附加健康管理服务,成为保险公司运用最为普遍的方式。
探索保险保障兜底健康管理
当健康服务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险企进军健康管理被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2015启动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国寿大健康平台)建设工作,并在深圳分公司先行试点;同年4月,中国平安在全国大规模上线APP“平安好医生”,实现移动医疗,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移动医疗用户增长如此快速让更多的险企看到了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潜力。
不过,对于保险公司参与健康管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此前发布的课题报告表示,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保险产品结合、受众、管理实现手段、服务模式、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尝试。
国寿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就介绍,“国寿大健康”平台为客户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干预、健康养老等方面的健康服务,包括体检预约、健康档案、慢病管理、自我测评、名医讲堂、健康商城等20多项。
对于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热衷于健康管理,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解释,健康管理与保险产品配套可以降低险企的赔付率,从健康管理的源头抓起,让投保人养成注重慢性病防治的习惯。
国寿深圳分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将基因检测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与特定保险产品结合,用保险进行兜底支付,为客户提供闭环式健康管理服务。
不过,对于新兴起的健康管理,目前市场并没有统计的行业标准,让保险公司在参与健康服务过程中的尺度难以把握。
中保协在课题报告中便提出,一方面应当制定行业标准,与卫生部门合作,在市场准入、服务内容、质量监督等方面制定健康管理的行业标准及规范;同时,建设行业数据共享平台,加强行业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便于核心数据共享,在促进健康管理发展的同时,降低保险欺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