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院长孙虹罗列了互联网对于传统医院的影响:医院运营效率提高、移动医疗与远程医疗、医联体医院之间的协作和运营、医学科普、网上支付。此外,各种互联网的手段的使用明显改善了病人服务,如预约挂号、预约诊疗、检测报告查询、网上病友会等。
“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人体体征数据的精准采集与分析,助力群众个人的健康管理,实现疾病的早期筛查,可以大幅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制药时间与成本。”张峰提供了另外一个方向。
“未来,部分医院应该以智能化的信息系统管理为医院运营的依托,以医生、护士为技术主体,以设备和信息工程师为运行保障,由这些人来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而不是现在的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加上一大帮的行政职能部门。” 孙虹表达了对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展望:医院之间的诊疗能力趋于同质化,诊疗设备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和操作资质的“傻瓜化”,医生拎个小包就可以到病人家里完成病情诊断和治疗。
人工智能为“一体”
“人工智能像一个智慧海绵,不断兼容并蓄,吸收各种技术、理念和理论,发展到现在,应用领域也日渐扩大。”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主任于家傲针对人工智能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那么,在医疗卫生领域,为什么人工智能将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于家傲解释道,“1921年,就广义医学意识的增长速度而言,知识需要150年翻1倍,到2020年,这种速度会缩短为73天。人类的学习速度实际上已经跟不上知识翻新的速度或者说在知识爆炸的体系里已经略显疲惫。人工智能在科学、医学研究上发挥了独特优势。”
于家傲举了几个例子。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利用机器学习检测DNA,研究人员只要对一段DNA序列进行简单查询,人工智能就可以迅速鉴别出其中的突变,并告诉研究人员这些突变将会发生什么疾病或致病原因是什么;世界知名肿瘤医院安德森癌症中心有一个超级助理沃森,它实际上是一台IBM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在1秒钟内读取100万本医疗书籍,30个医生日以继夜进行了一个月的临床研究,它只需9分钟就可以搞定。
“每天,国内外都有人工智能的医学产品进入市场。”于家傲介绍道,人工智能在医学的市场有8个应用前景,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疾病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健康管理、医院管理、辅助医学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怎么对未来医学产生影响?于家傲认为,实际上并不确切。“也许,人工智能会在各个方面都促成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预想的是,传统的治疗一定会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向生物基因治疗转变;现实医疗一定会向虚拟医疗转变;现有的经典治疗模式也会向预防模式转变。”
“未来十年,可能人们晚上7点半打开电视机,看到的不是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而是全球健康预报;当我们打开机顶盒时,点播的可能不是某个影片,而是自己的健康未来预测图。”于家傲说。
大数据和5G是“两翼”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把医疗大数据作为重点聚集对象,在他看来,大数据用在医疗方面,不仅牵涉到13亿人民的健康,如果做得好,中国可以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人口的老龄化步伐加快引发人们重视,这给医疗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我国慢病患者近3亿多人,每年以8.7%的速率增长。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长期存在,究其原因,医疗健康资源稀缺、分布不均匀、效率低下等因素可谓老生常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常规解决办法似乎很难适应现阶段的需要,刘韵洁将“药方”对准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医疗智能化解决方案。
除了解决供需失衡问题,刘韵洁认为,医疗大数据还可以助力缓解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矛盾。他说,“国家在医改中提出分级治疗发展路径,但全国的病人仍集中往大医院跑。病人之所以不到基层医院去看病,主要是对其效率、信用不放心,如果这些顶级医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撑在基层实现同样的功能,我想这个矛盾就可以得到缓解。”此外,医疗大数据的精准计算还可以减轻医保支付系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