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孟竹) 今天,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暨创新发展发布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由各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军民融合单位、科技服务组织、海外专家等组成的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正式成立。
中关村科学城是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未来空间范围包括海淀区全域和昌平区部分区域,拥有我国最齐备的创新资源要素、最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最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聚焦所在,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将激发以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军民融合领域、科技服务领域、优秀人才等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主体活力,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通过互动协作和深度合作,增进联创共建,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海淀创新发展16条”发布
创新型企业“3×100”计划、构建“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创新服务“码上办”……会上,海淀区委区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重点推出16条创新举措(以下简称海淀创新16条),包含原始创新新能力跃升、创新型企业“3×100”、“创新合伙人”、城市空间更新、“科技政府”、“科技城市”、“科技公民”、创新服务“码上办”等“九大计划”和“七大行动”。
据介绍,到2020年,中关村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收入达到2.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5%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2.3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50亿元,新增国际标准50项。
此外,三年内,中关村科学城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石,以新材料、能源环保、生命科学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高端装备的核心部件研发为依托,突出人工智能、脑科学与类脑科学、5G、颠覆性材料、集成电路设计等前沿领域,形成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技术主导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以及若干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政策亮点
1000亿规模基金助力创新
“海淀创新16条”注重创新型企业和高精尖产业结构培育,以“3×100”计划为依托,聚焦领军企业、隐形冠军和种子企业,计划三年内培育3—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领军企业,新增6家以上百亿企业。
同时,针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和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力争三年内新增10到15家“独角兽”企业,培育若干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进一步完善高精尖产业结构。
此外,还将持续完善海淀创新基金体系,加强原始创新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并购基金建设,形成1000亿规模的“海淀创新基金系”。探索实施“龙门计划”,加速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形成资本、技术、产业、企业的良性互动。
三年内2万套人才公寓落成
人才是“海淀创新16条”重点关注的创新要素。海淀区将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关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科技经纪人等创新群体,吸引一批具有高度粘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的“创新合伙人”。
同时,分领域绘制全球顶尖人才图谱,建立顶尖人才“储备池”,全球范围内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引进力度。据悉,世界顶级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将是海淀区重点引进的合作对象。同时,在人才,通过设立“青年科学家大奖”和“创业雏鹰大奖”,加强对青年科学家和青年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在落户、医疗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强化对人才的综合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内将安排2万套人才公寓保障优秀人才、青年人才安居乐业。
将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标志性示范街区
海淀区积极构建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相匹配的新型城市形态,通过组建规模100亿元的空间更新基金,加快推进中关村大街改造升级,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标志性示范街区。还将优化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加强高品质友好交流公共空间建设,让城市慢下来、让空间优起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创新交流场所。
同时,加强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三位一体”建设,通过强有力的科技互动,切实增强创新创业人群和广大群众的获得感,使科技创新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依托科技得到有效提高。
未来,海淀居民的家门口将出现若干“百度公园”、“小米公园”,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和体验高科技产品的好去处。
创新服务“码上办”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