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31件重要民生实事敲定
本报讯(记者张楠)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老楼加装电梯全年开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对3000台住宅老旧电梯风险评估;对全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师德培训”……今年31件重要民生实事最终敲定。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北京市2018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安排情况。
2018年重要民生实事起草编制工作自2017年9月正式启动,已完成拟办实事的线索征集、项目筛选、意见征求、网络投票、沟通确认等程序。根据各方面意见,共形成7个方面、31件实事项目。“需要说明的是,这31件实事项目,是将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重点事项,以及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建议需要优先解决的有关事项,进行了单独列出,项目相关预算已在年度政府预算中予以安排。”王红表示。
31件项目中,有17件来自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吸纳率达55%。从项目内容上看,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相关项目占比近二分之一。从涉及区域上看,力求在城乡分布上更加均衡,31件项目中有14件直接涉及农村地区。从可持续方面看,保障性住房、养老驿站、便民服务网点等延续性项目占比三分之一以上,确保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记者了解到,2018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将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市政府专项督查。同时,将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检查实事项目落实情况。J204
■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方面(9件)
对幼儿园园长教师“师德培训”
要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新增学位3万个,着力缓解“入园难”问题。实事还特别提出,今年要对全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师德、教学、管理等岗位培训。
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150个养老服务驿站,使老年人就近就便获得养老服务;通过电话问候、上门巡访等形式,为全市不少于5万名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定期巡视探访服务。
持续推进“北京通”建设,新增多功能卡片200万张;利用“北京通”手机APP,试点“无卡”乘坐公交地铁。
丰富政务公开惠民便民地图内容,推进地图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应用,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扶持不少于150家实体书店,营造良好、有特色的阅读空间和文化氛围。
实事还包含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万场;扶持不少于150家实体书店;创建6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组织名中医每周到全市3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坐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活动等项目。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面(3件)
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5万套
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分配公租房(含市场住房补贴)1.5万套(户)以上,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成2.36万户棚户区改造,提高群众居住质量。
继续稳步推进为老楼加装电梯工作,全年开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员上下楼难题。
此外,还将更新改造100个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方面(7件)
利用地下人防空间提供万个停车位
加快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实现覆盖90%以上的城市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满意度。同时,建设提升“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的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餐饮(早餐)、家政服务、理发店等生活性服务业网点1400个,使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同时,建设200个“社区之家”示范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实现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地下人防空间,提供1万个停车位、500处公益便民和社会服务场地。
此外,还包括完成580座公共厕所改造升级;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食堂达到“阳光餐饮”标准;同20家外埠主要供京农产品企业进一步完善产销衔接机制,使首都市民“菜篮子”更安全、更放心等。
■方便市民出行方面(3件)
实施100项交通疏堵工程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年底前,实现6号线西延(海淀五路居-苹果园南路)和8号线三期、四期(珠市口-五福堂-瀛海)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