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鹏在十几米高的万伏高压线旁工作。
烈日下,在十几米高的万伏高压线旁,一个年轻的身影正在沉着冷静地检修着线路,为的是线路那一头的百姓家中用电保持正常。
1998年从技校毕业的王月鹏,走上了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昌平供电公司的工作岗位,原本可以选择一个相对轻松而安全的工种,但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一个工种——带电作业。通俗地说,带电作业就是在带电的线路和设备上开展安装、检查、维修等工作,其危险性不言而喻。“当时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人家不会的我会,我就有优势”,王月鹏告诉记者,在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他逐渐地胜任了这个看似危险的工作。
每次执行任务前,作为作业班班长的王月鹏都要对大家进行安全嘱咐。
“越干胆子越小,师傅经常提醒我‘电老虎可不眨眼’”他说,这样的工作干得多了往往会在意识上麻痹大意,而师傅却时刻告诫着他,因为每次任务的复杂程度都不一样,必须慎之又慎,当第一次来对待!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为了保持臂力和手劲,在绝缘服内他只穿单薄的衣服,十几米的高空,寒风一打就透,他咬牙坚持,戴了三层厚重而冰凉的防护手套,却能将直径8毫米的螺丝拧的得心应手。夏天,绝缘服就显得格外厚实,绝缘手套里的温度更是高达50摄氏度,带着护目镜不能擦汗,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流进眼睛,但他的技术动作却仍然标准规范。
在烈日下完成任务后,王月鹏已大汗淋漓。
去年8月的一天,辖区一处电杆被卡车剐碰,急需抢修。他接到电话直奔现场,立刻上杆抢修。大桑拿天,人光着膀子、扇着扇子都浑身冒汗,他穿着厚厚的绝缘服,心里想的却是赶紧抢修,好让百姓尽快用上电,打开空调。他用最快的速度顺利完成任务后,从绝缘靴里竟可以倒出汗水来。
在作业技巧方面,力度的把握非常关键。检修线路时,时常要先将导线外的绝缘层用小刀削掉,手轻了削不断,手重了就可能伤到导线,带来不可预知的隐患,“师傅虽然教了技巧,但还得自己多练,谁也帮不了”, 正是因为这份毅力和执着的精神,使王月鹏练就了一身超凡本领,被称为万伏高压线上的“手术师”。
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大阅兵等重大活动的保电任务中都能看到他坚毅的身影。从事带电作业18年来,王月鹏带领班组共安全开展带电作业15634次,相当于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展带电作业3.4次;累计多供电7565万度,相当于多生产钢材11.35万吨,多加工面粉121.04万吨。这期间,因为过硬的业务水准和责任意识,王月鹏和班组成员没有出现一次安全事故,在“电老虎”旁游刃有余地完成着一次次任务,为千家万户的光明而保驾护航。
2005年,王月鹏在北京市电力公司专业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009年,他成为最年轻的带电作业高级技师,并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生产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榜样”优秀人物……他的荣誉数不胜数。
每次任务前后,王月鹏都要仔细检查绝缘服等作业设备。
2009年,王月鹏迈开技术革新的第一步。为解决线路带电作业时高压引流线摆动过大,易造成作业危险系数高、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的问题,他带领班组人员通过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改进,最终研制成功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引流线支架”,从根本上简化了工作程序,降低了作业风险,缩短了作业时间。该项成果2009年获得国家专利。短短6年,王月鹏就带领班组收获了4项国家级专利成果,还有一项正在申报中,这些创新成果填补了行业内多项空白,并在北京市电力公司范围内得以推广使用。
如今,王月鹏也带了一个又一个徒弟,在传授业务技巧之前,还是先要徒弟拧紧安全这根弦,因为一个不小心,瞬间就可能“网断人亡”。
王月鹏在十几米高的万伏高压线旁工作。
记者注意到,王月鹏的微信头像是他和儿子的合影,说到家庭,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温暖。“我的岳父就是电力职工,所以家人对我还是非常理解的,但我心里还是会有一种对家庭的亏欠之情。”由于岗位特殊,王月鹏和同事们都是24小时备班的,大半夜爬上高压电杆进行维修是常有的事,家务活大多是妻子来分担,“下班回家吃饭时,连酒都不敢喝,就怕临时有任务,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