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自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向北京调水以来,截至今天5时52分,北京已累计收水超过50亿立方米。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发布,近十年来,北京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良好,安全平稳运行,输水水质稳定达标,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改善居民生活用水条件、促进水资源涵养和恢复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自来水厂“喝下”外调水35亿立方米
根据统计,50亿立方米的外调水中,自来水厂累计“喝下”外调水35.1亿立方米;累计向十三陵、怀柔、密云等水库和应急水源地“存”水9.4亿立方米。
通过优化配置,利用外调水向城市河湖补充清水,累计向城市河湖“补”水5.5亿立方米。50亿立方米来水中有16.06亿立方米来自河北四库、33.94亿立方米来自丹江口水库。
平原区地下水位回升0.41米
50亿立方米的外调水,不仅增加了北京水资源总量,将本市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还改善了城市居民用水条件,全市超过1100万人直接受益,饮水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除此之外,本市水资源也得到了涵养,南水北调累计替代密云水库供水约23亿立方米,通过顺义小中河向密怀顺应急水源地回补地下水超过1亿立方米,对促进地下水涵养和恢复效果显著,补水区域2017年平均升幅近6.96米,最大升幅达17.13米。
到今年3月底,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5.05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回升0.41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1亿立方米。此外,南水北调的大宁调蓄水库、团城湖调节池等调蓄设施新增550公顷水面,显著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
永定河部分河道提供新水补水
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二阶段,是从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开始至今,累计建成输水管线200公里,新建和改造自来水厂7座,新增调蓄设施容积5000万立方米,年均从湖北和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向北京调水10.5亿立方米。第三阶段则是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喝、存、补”供水工程体系,推动京津冀区域河湖水系(水利工程)互联互通,每年可利用外调水15亿立方米。主要包括新增配套输水工程72公里,新增南水北调水源水厂规模193万立方米/日,新增调蓄能力3000万立方米,累计恢复本地水资源战略储备不低于10亿立方米。
待第三阶段建设完成后,城市副中心、新机场等重点区域和房山、大兴、门头沟等新城的供水安全保障将明显提高,并为“三环”水系、永定河平原段的部分河道提供新水补水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