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鶄落村是北七家镇的人口第二大村,户籍村民约2000人,据茹盈介绍,村里分红按照劳龄股、户籍股和独生子女股进行分配,一共有61200股,2016年给村民的分红是2800多万元,每股460元。他向村民承诺:“从2016年起,每年一股要涨100元,2016年是460元,2017年是560元,2021年要实现1000元一股。”
“等那批租赁房租出去就好些了,只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名村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年底他拿到了一万多元的分红。
“三个镇的项目我们村排第一位,我们的流程走得最快,下个月6号就可以批复,动工的话,我估计不是年底就是明年年初。”茹盈很乐观。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租赁房建设尚处于开始阶段,只是政策上有所调整,调节过来就可以建房,但法律层面的修改还未开始。
而集体租赁住房未来大举入市,又能否解决低收入群体、非京籍人士的住房之困?
为科学城提供配套,未来或面向外来务工者
今年8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了《北京流动人口在京购房状况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基于国家卫计委2014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共覆盖北京市13个区县7998个有效流动人口样本。该项研究表明,样本流动人口的平均工资为4956.32元,其中,购买住房的流动人口占样本总数的14.6%。
“未来科学城,与我们村一沟之隔,本来初衷设定,主要面向的人群是科学城的科研人员和新毕业的大学生,刚毕业不久肯定买不起房,咱们给他提供配套服务。为什么要建造几个户型呢?三居室是为了给这些携家带口的专家,一居室等可以供新毕业的大学生租用。”茹盈解释道。
而从11月开始,北京主要于城中村开展排查行动,拆除违章、存在隐患的建筑,其中受影响人群主要是外来务工者。
廖洪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北京先前试点的集体土地建租赁房项目,主要面向群体是周边高新科技产业的白领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未来极有可能扩大到面向这部分人群。“城市中心的建设需要他们,没有他们,这个城市也运行不起来。”廖洪乐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则表示可能性不大。
另一个问题是,《报告》同样显示,取样中有67.1%的人员从事服务行业,40.1%就职于私营企业,而北京市服务功能的产业主要分布于市区,租赁房则主要分布于京郊农村,区域职住平衡的问题能否借集体土地建租赁房的展开得到妥善解决?
廖洪乐认为,仅通过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无法彻底解决职住平衡问题,“这部分住房主要解决的还是收入较低人群的住房问题,职住平衡可能还是要从交通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