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十五载的银联,已是我国银行卡支付清算领域的巨人,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和支付技术革新的浪潮下,银联却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3月26日,在银联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银联总裁时文朝发表了华诞致辞,他提出,银联在移动互联时代未能占到先机,原因在“最后100米”上,这将是银联未来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不过,在支付市场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分食近九成的情况下,银联的“最后100米”或许也将是最难走过的距离。
支付清算领域的巨人
成立于2002年的银联,是我国第一家卡组织,实现了全国银行互联互通,并推动和见证了我国支付方式从现金、存折、支票到银行卡跃进的历程。目前也是全球发卡量、交易量第一的银行卡联合组织,时文朝在致辞中介绍,银联目前的发卡量已达到65亿张。
银联无疑是幸运的,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国内垄断地位的加持。境内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以数十万亿计,央行、银行、清算机构以及支付机构是这个体系内的四大主体。其中,中国银联长期作为唯一的转接机构,负责为跨行、跨境银行卡的使用提供清算和技术支持等综合服务。
另一方面,银联也在海外不断“开疆辟土”。目前,银联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建立了清算运营网络,境外可用银联卡支付的商户数量突破2000万家,支持银联卡的ATM超过130万台,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主流支付工具。可以说,银联在我国的支付清算领域是个不折不扣的巨人。
不过,在15年的发展中,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文朝感慨地回望:从有卡到无卡,反映的是从以卡片为基础深化到以账户为基础的支付内涵的变化;手机早就超出便携式即时通讯工具的范畴,成为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终端,支付的移动化会越来越普及,也将越来越深化;支付服务的费率将持续下降,支付行业也将越来越薄利、微利,我国的支付费率早已不到国际平均费率的四成。
同时,支付作为一切经济行为的起点和终点的属性不断强化,支付机构抢占支付入口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支付与其他商业环节的“交叉融合”也将愈发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风起云涌,新技术催生新业态。
支付市场的改变,在近年来渐成一股强劲洪流,开始撼动着银联的地位。
移动支付纪元的“矮子”
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有8.9万亿元规模,银联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线下商家使用POS的费率大概在1%左右,但在线上业务方面却难觅“话语权”。彼时互联网线上支付业务交易规模为3.8万亿元,商家使用网上支付的费率大概在0.4%左右。
很快,移动互联网爆发,为互联网支付带来更肥沃的土壤。虽然银联当时已相继推出了“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移动支付”,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在线上支付市场上构筑起很高的门槛,并积攒了强大的客户群。
更让银联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跑马圈地的速度非常之快。痛失线上支付之后,银联的线下业务也开始被吞噬。2012年3月,支付宝打起抢占线下支付市场的第一枪,宣布将在3年内斥资5亿元布局线下POS机业务。虽然该业务不久就被央行喊停,但随后而来的二维码支付,成为抢占线下支付“蛋糕”的最大武器。
2015年下半年,支付宝、财付通等在二维码支付领域开始发力,并屡屡要拿出真金白银的红包和优惠活动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增强用户粘性。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二维码支付就已跃升为移动支付的重要方式。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达3687.24万亿元。其中,第三方支付在二维码支付市场占有明显优势,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8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3%和100.65%。有业内人士指出,非银行支付机构全年接近百万亿的网络支付规模,首度超过去年全年GDP。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是借此反超银联,站到了支付市场的前列。来自比达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按照市场份额算,2016年支付宝以52.3%居首,财付通以33.7%位列第二,两家支付巨头占据近90%的份额;拉卡拉、百度钱包、京东支付等位于第二梯队成员,瓜分到13%的市场;包括银联在内的250多家支付机构市场交易份额占比仅1.4%,被列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