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后“双魅”站在了对立面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蓝鲸TMT 懂懂笔记 发布时间:2018-01-02 08:51:57

兄弟分家了,以前依靠大哥的小兄弟想要自己挑大梁。但是大梁可不是那么好挑的,挑好了能获得茁壮成长;挑不好,自己扑街的同时还有可能拉着大哥一起落水。

现在,刚刚自立门户的魅蓝就走在这条路上,只不过从各方面来看年轻的魅蓝有点操之过急了。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后“双魅”站在了对立面

近日,刚刚被内部“降权”的魅蓝科技总裁李楠,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了明年魅蓝品牌的一系列产品规划,除了跟进“全面屏”、“Face ID”等黑科技,在售价方面也表示:希望明年让魅蓝最高配去冲击2499元价格段。

当“2499元”这个数字从李楠口中说出时,相信绝大多数用户都会感到一丝意外。因为纵观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特别是主流互联网手机品牌,2500元已经进入主力旗舰机的价格区间,这对于当初为了对标红米而诞生的魅蓝而言,绝对算得上一次“大跃进”。

魅蓝2499了,魅族怎么办?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后“双魅”站在了对立面

尽管魅蓝现在还没有正式宣布独立,但是此前魅蓝“药丸”型的logo和魅蓝官网的域名已被多次曝光,这也就表示魅蓝即将拥有自己组织架构,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品牌,类似于现在的华为与荣耀。

而一旦独自承担起“家庭重任”,魅蓝势必会分别打造属于自己的中高端产品线,在稳固目前其千元机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步上探中高端市场,也就是李楠所说的冲击2499元价格。

其实这样的品牌规划并没有任何问题,作为一个独立品牌拥有多条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线,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李楠有没有想过,当定位中低端路线的魅蓝卖到2499元时,主打高端旗舰系列的魅族怎么办?

虽然分家之后,魅族和魅蓝的关系会从小米和红米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华为和荣耀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马上就能复刻成功。

作为互联网品牌的魅族、魅蓝,与华为、荣耀最大的区别除了品牌定位之外,就是销售渠道。与魅族、魅蓝主要发力线上销售渠道不同,华为和荣耀二者分别承担了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的销量任务。

根据赛诺公布的11月份线下手机市场销量报告显示,11月份华为在国内线下市场以8.8%的份额位居第四位,仅次于OPPO、vivo和苹果。而荣耀更是以1~11月份4968万台的总销量,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品牌的第一名。

反观魅族和魅蓝,目前二者仍均依赖于线上销售渠道,线下市场并没有太多建树。

对此,通信行业专家孙永杰对懂懂笔记表示:“魅族和魅蓝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复制华为和荣耀那种1+1大于2的经营模式。因为其不像华为和荣耀那样,能够实现不同价格区间形成互补的同时,还能很好实现线上和线下渠道互补。魅族和魅蓝二者目前都均以线上渠道为主,线下市场虽然也有一定份额但总体表现欠佳,加上今年在高端产品线上的失利,导致企业没有更多资金来继续维护和拓展线下渠道,前不久魅族大量关闭线下门店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在市场价格方面,华为品牌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品牌溢价,旗舰机型也成功上探至4000+的价格区间。与此同时,互联网子品牌荣耀也很好地填补了其上探高端之后留下的中低端市场空白。

看清这一点,魅蓝的底气恐怕就不会那么足了。首先,魅族目前的品牌定位并不高端。其一直对标的都是荣耀、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品牌,魅蓝更是与红米、畅玩等系列相近,可以说其本身并不具备太多的品牌溢价能力,2500元档一直都是魅族的主力价格区间。

一旦不久的将来魅蓝上探至这一价位,势必对魅族的定价产生影响,如果魅族为避免市场和价格重叠进一步上探,又将依靠什么资源?

上探高端一直都是主打性价比的互联网品牌手机面临的难题。一个品牌定位的提升,并不是说企业领导人自己说我这款产品足够优秀,配得上多高的售价,而是需要连续几代优秀产品的不断积累、沉淀才能做到。对于现在的魅族来说,他并没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再支撑上探高端。

以魅族2017年并不太成功的“独苗”Pro 7为例,除了整体产品设计和硬件配置上的问题之外,过高的定价也是造成其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场表现不佳,证明用户在短时间之内并不能接受一个3000元起售的魅族产品。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魅蓝如果定价上探造成价格重叠,会自乱阵脚。

这是李楠的无奈之举?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