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的要求就是主投90后和95后。”这些项目的内容大多比较新奇,很抓年轻人的眼球。但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孵化器的统计显示,由于各方面原因,有将近九成的项目都没能熬到A轮,甚至有超过六成项目倒在了天使轮前面。
“不过,刘栋是我们投入最多,关注最久的团队,也是最重视的筹码。”为了能够在接下来的投融资里变现,孵化器想方设法“拯救”这个最有希望的创始人。然而,随着杨定远的深入了解,却渐渐发现其团队内部,已经开始产生巨大的分歧和矛盾。
他计算过,“膨胀”以后的刘栋每个星期出现在公司的时间,加起来没超过10个小时。而出现在公司时,就会召集所有管理层开会,每一次都是战略制定会,想不清楚的话隔三差五就讨论转型,让众多高管颇有微词。
“整天听他天马行空,一言不合就要战略转型,甚至因为迷信还说过想改公司名。”曾在“星未来”担任策划总监的陈冬冬告诉懂懂笔记,在她和很多同事的心目中,刘栋就是个任性的大男孩儿,尤其是A轮融资之后,做事更是随性,经常利用公费“游山玩水”,混迹投资圈和企业高管社交圈。“别的没学会,倒是学会请大师来看公司的风水了。”
在员工们看来,刘栋希望在公司内部把自己塑造成为“权威”,不允许其他员工质疑他的想法和思维,公司的文化改为“执行、执行、执行”。
据陈冬冬透露,对于“执行”不力的员工,哪怕是高管,一律都会被他任性下放或者开除,“有多少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都因为他的任性被迫离开了。”
杨定远分析,狂妄自大虽然是部分95后创业者的“通病”,这时候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拉一把。他不希望刘栋“病入膏肓”,所以一直在尝试通过沟通引导,改变他的思维和观念,“但是我发现毫无效果。”
A轮融资在短短的七个月里,全数“烧”完。
“我本不想成为第二个王凯歆。”昔日伙伴陈冬冬指责其任性,创业导师杨定远评价其狂妄,刘栋都表示接受。但他在反思时却表示,自己最大的错误并不在过分享乐上,而是没有好好分析有经验同事的意见,“我太权威了,也太固执,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
仔细分析过去半年,这个项目并没有任何有影响力的新IP,授权商业合作也停滞不前,大量员工辛辛苦苦设计制定的雏形方案,都被刘栋“毙”掉在硬盘里了。
他所宣称的国漫动画,甚至连个雏形都没有。除了领投A轮融资的孵化器之外,其余两家跟投的投资机构,都以非法挪用资金为由,要求他给个说法。
“投资机构都觉得他在骗钱,甚至连我们孵化器也被牵涉其中。”杨定远告诉懂懂笔记,截止到12月中旬,刘栋的公司只剩下五名基层员工,守着这个300多平方米的大办公室,依靠孵化器低廉的租金强撑着。无力招架大量善后事务的刘栋,只能让父亲从澄海老家来到深圳,帮他“擦屁股”。
究竟是“浮躁”的心态荼毒了这位95后CEO?还是那些资本的推手拔苗助长?
有数据指出,中国创企的失败率为80%左右,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更高达95%。自由的创业环境,大量的政策补贴,廉价的创客租金,都让创业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没有门槛。
所以,在推动社会创新发展之余,也诞生出不少像王凯歆、刘栋这样“不靠谱”的95后创业者,并创造了大量像神奇百货、星未来这样的“烂尾”项目。
有人说是“年少得志”害了95后创业者,也有人说是盲目的资本让他们“飞扬跋扈”,但归根结底,是社会的浮躁分为使得大量应届生成了躁动的CEO。
最终,一个个看似没有任何硬伤的创业项目,都因为创始人缺乏社会历练、行业经验、成熟心智以及风险意识,而被带进了“沟里”。
最近某创业老将一封公开信,让朱啸虎“不投60后”成为坊间热议。那么只投90后、95后是否真的是投资圈的一股风潮,这股风潮下透露的又是谁的浮躁?
当问及接下来的打算时,刘栋告诉懂懂笔记,“我会找个地方好好放松下,总结项目失败的原因,2018年争取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