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单车的“复活”能给共享单车行业带来又一次高潮吗?
答案恐怕是No。虽然小蓝恢复了运营,但它已经历过“脱胎换骨”改姓了“滴”,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小蓝,不算死而复生。
而且,共享单车行业几乎所有的镁光灯都聚焦在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这两家身上,资本偶尔会瞄两眼其他玩家,但市场的想象空间基本已经触到了天花板。
可以看到,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的火爆,也牵动了资本对其他共享概念的敏感神经。这一年,不仅共享单车品牌迭出,还捧出了充电宝、雨伞、篮球、睡眠仓甚至是共享女友等等一系列共享创业项目。
眼见着共享单车发展的红红火火,其他玩家也期待着从共享大潮中大赚一笔,资本更是希望在这一波大潮中赶赶趟来个盆满钵溢。
然而,短短一年时间,轰轰烈烈的共享经济便开始退潮,退潮之后一片裸泳的窘状更让那些所谓创业“初心”成了笑柄。
从2017年第一季度开始,就陆续有共享单车企业停止运营,许多为博关注仓促上马的共享项目只能在奇葩等级上收获关注,而一些离谱的共享项目甚至在刚一面世时就早早夭折。就在这些共享项目前仆后继地倒下的时候,身后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令人唏嘘不已。
就在2017这一年,共享经济经历了最热同时也是最惨的两种极端,热的是不断有新的共享项目出现,惨的是接连有不靠谱的项目死去。而这最热与最惨的“两宗罪”,留下了尸横遍野的苍凉,足以引发人们的对2018年共享经济发展的思考。
涨潮与退潮就在一瞬间
共享经济在国内的涨潮与退潮,只需要一个“2017”的变化。那么,为什么2017年国内的共享经济会经历这样巨大的反差?
这可能与2016年共享经济逐渐起势有直接关系。当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做了一个统计,其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而共享单车就是当年杀出来的那匹黑马,其中仅ofo就融资5次,摩拜也拿到3次融资。
正是摩拜和ofo,让沉寂已久的资本市场重获生机,各个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的眼睛一下子就有了神,开始狩猎市场上新的猎物。
由此开始,国内资本市场出现了对共享单车的追捧,不仅有真格基金、经纬中国、愉悦资本、创新工场、红杉资本、高领资本等众多明星投资机构,还有BAT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资本对共享单车的痴迷程度即便到了2017年也丝毫没有减退,仅从摩拜和ofo两家身上发生的融资情况就能窥见一二。
2017年,摩拜和ofo分别完成了两轮融资,次数虽不及2016年多,但融资数额却都在数亿美元级别,是前一年的几倍。而且,这时候共享单车的投资者名单里,已经悄然出现了“国家队”。
资本的持续关注和加码,招徕了一大批创业者涌入共享项目,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很多共享项目开始了野蛮生长。共享充电宝、共享KTV、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共享衣橱、共享洗衣机、共享女友等陆续崛起,一时间几乎所有的事物都能拿来共享,真真的实践了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懂懂笔记认为,有些共享项目的确有一定的用户和市场需求。就像共享单车行业,用一年半的时间让2亿多国人重新坐在了自行车上,共享充电宝和共享KTV也有相对合理的使用场景。至于其他共享项目,懂懂笔记已经把脑洞开得很大了,但还是想不出来它们能解决用户的什么痛点。
因此,一部分顶着共享概念意图“割韭菜”的创业项目,最终没有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开始走向死亡。
懂懂笔记想说的是,韭菜的确是一茬接一茬地长,但绝不是所有项目想割就能割,即便投资人有钱,他们也只愿意为能创造价值的共享概念买单;而那些被市场和用户验证不具备价值的项目,最终难逃厄运。
然而,这些共享项目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倒闭而结束,反而留下了很多后遗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看到共享单车野蛮发展之后,被淘汰的这些共享单车企业,几乎没有一家做到善始善终,甚至有无良创始人告诉用户“押金退不了,可以拿一辆车子抵。”
如今,倒闭了的共享单车企业仍然被押金难退、车辆乱丢弃等遗留问题缠绕。中消协已经约谈了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的负责人,建议解决用户的押金问题,但却始终难以收到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