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执意看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珠海银隆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媒体报道称,珠海银隆被质疑骗补,以及被供应商打横幅追讨欠款。前者据称涉及金额数十亿,后者据称金额总数达十多亿。虽然珠海银隆随后回应称欠款没有那么多,但此起彼伏、纠缠不断的负面给董明珠的造车梦蒙上了一层阴影。
再造一个格力的两个寄托
在董明珠带领下,格力电器早在2013年2月就在谋划“再造一个千亿格力”。在她看来,实现这个梦想只需一个“五年计划”,未来五年只要保持200亿的增长速度,圆梦就水到渠成了。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一切并没按既定轨迹向前:2016年格力电器营收1083亿,2017年前三季营收1120亿。
在跨过1000亿门槛后,格力电器就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年增200亿的目标严重受阻,主要原因就是业务过于依靠主业空调,而空调业务面临天花板。格力电器亦在努力进行多元化尝试,向冰箱、手机、新能源汽车方向拓展。
但从目前来看,格力电器多元化并不成功,特别是董明珠亲自上阵代言的手机,称之为“失败”都毫不为过。从销量和影响来看,至今只能归到手机江湖末流行列。由此看来,虽然手机江湖有容乃大,但并没有多少格力手机和董明珠的立足之地。
造车是董明珠继手机之后的另一个勇敢尝试。汽车业目前正在迎来一个弯道超车的转折点,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为追逐焦点,一切才刚刚开始,这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潜力巨大,机遇多多,千载难逢。对智能化(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互联网化)体现明显拒绝的董明珠,只得选择新能源作为突破口。
董明珠曾经运作由格力电器出资130亿收购珠海银隆,但被股东大会否决了。可这并没让董明珠知难而进。2016年底董明珠拉来万达王建林和京东刘强东共同出资约30亿,获得了珠海银隆22.39%的股权。其后,董明珠意犹未尽,两次增资,成为仅次于成为珠海银隆创始人魏银仓的二股东。
2017年2月董明珠促成了格力电器与珠海银隆高达200亿元的合作,从此珠海银隆开始了疯狂的“圈地运动”。在其后9个月,珠海银隆几乎以每月一个新建产业园区的速度签下各种项目,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8月,珠海银隆在兰州、南京、天津、洛阳等地共计签署11个新建产业园区,其中7个在建。据统计总耗资需求超过800亿。
事实上,珠海银隆2017年业务并没有因为董明珠成为股东迎来井喷,而是出现了危机。2017年珠海银隆确定的电动客车年度销售目标为3万辆,但实际上订单数仅为6000辆,与目标相去甚远。
完成去留两种准备的布局
从公开资料了解到,珠海银隆以生产电动大巴、电动皮卡、电动商务车为主,并没有乘用车生产资质和经验。
要生产乘用车,珠海银隆还得靠代工厂。2017年6月,珠海银隆曾经公布一款广通SUV车型照片,后来被证实是与第三方合作生产,珠海银隆只提供电池、电机等配件。为弥补短板,董明珠还动起了老牌车企天津夏利的主意。
2017年9月,董明珠带领格力电器团队参观天津一汽夏利工厂,意向明确,但最后并没如愿。
被董明珠称为“埋在沙子里的金子”的珠海银隆,其看家本领是钛酸锂电池技术。其实懂行的人并不觉得这项技术有多值钱。钛酸锂电池虽然有快充、安全性高、循环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缺点同样凸显,能量密度低、续航能力差,不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同样体积的动力电池应用于同一辆电动汽车上,使用三元动力电池的汽车可续航200公里,使用钛酸锂电池的汽车只能续航100公里。所以,大多数电动车厂家并不采用钛酸锂电池。对电动车而言,续航里程是衡量其性能的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对其市场前途具有决定意义。由此看来,董明珠看好的珠海银隆其实并不那么值钱。
当然,如果珠海银隆能够搭上新能源汽车这趟快车,将来或许可以承载董明珠再造一个格力电器的梦想。这正是董明珠看中珠海银隆的理由之一。但对董明珠来说,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中珠海银隆有更深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