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1月12日讯(记者 张艳玲)中国社科院2017-2018《旅游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透露,2030年,中国中高收入或高收入群体达4.8亿,旅游业将成幸福产业,也是中高收入群体的改善性需求。
夏杰长说,旅游业是最有潜力、最有影响的幸福产业。尤其是休闲旅游开拓视野,改善身心健康,升华世界认知,化解家庭代际矛盾,能带来幸福。也是中等收入群体或中高收入群体的一种改善性需求。
瑞士信贷银行在《全球财富报告(2015)》预估2015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大约为1.1亿。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76%的城市家庭要达中等收入群体水平。到2030年,中国将有4.8亿人口达到中高收入或高收入群体标准。
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3.7次,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04%,即8.77万亿元。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贡献率超80%,直接就业人数282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超8千万人。
夏杰长认为,在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使命是建设现代旅游强国。在激发旅游需求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高质量发展和平衡发展来实现现代旅游强国梦。
实现旅游强国梦,要适度激发旅游需求,尽快解决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解决休闲旅游业中二元结构不平衡问题、不同收入群体出境游发展不平衡、国内居民旅游时间过度集中问题和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夏杰长说,城市居民一年人均出游次数5.7次,农村居民只有1.5次,大概是3.2:1,城市居民出游次数是农村居民的3倍多一点。旅游花费上城市居民旅游消费能力更高,大概是人均1000元多一点,农村居民只有不到500元。
另外,出境、出国旅游的基本是占人口20%的较高收入群体。80%的民众没有参与出境游,出境游的目的地、地区也不平衡,真正去欧美旅游的并不多。还有因带薪休假、国民休闲纲要未很好落实,现在国内居民旅游时间过度集中问题凸显,影响旅游质量。
“现在7个节假日是29天,只占全年时间的8%,这8%的时间集中了32%的旅游市场、旅游量,集中了40%的旅游收入。”夏杰长解释。
从旅游资源来讲,西部地区比西南地区更多,但从旅游业的发展为本地带来税收收入、创造GDP角度来讲,又远远弱于东南沿海地区,这是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
“通过高质量发展和解决不平衡问题达到高质量和平衡发展,是建设旅游强国最主要路径和举措,这也是新时代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后旅游业发展的新使命。”夏杰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