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他我先交了行不行,免得老人掏钱心疼,对方说不行。”原来自费项目有多个套餐,800多元是最低的。“人家觉得,说不定老人家被导游一劝,选了1500元的呢。”
自费套餐都是些什么产品?当了数十年导游的王箫(化名)向记者透露,行话叫“加点”,“加的都是三四线景点,标价高、底价低,而且大多是连环招,进去了还有购物。”他以一家风情园举例,门票标价100多元,旅行社“拿”的话只需35元,内部还有土特产等购物。
“自费项目收了,导游就比较踏实了,至少不亏,但这是有‘天花板’的,然后是没有上限的第二轮——购物提成。”张林告诉记者,购物才是暴利的来源,“旅游商品店价格为什么奇高?因为旅行社和导游要分走很多利润,不暴利商家经营不下去。旅游商店更新换代都很快,因为卖几年,产品就没人信了。”
“购物团的导游,月入一两万元很正常,多的一个月能到5万元。”王箫说,行话里用“深坑”“浅坑”形容零负团费“有多负”,“同行聊天,大都在聊‘坑有多深’‘要填多久’。”
两套分利法“里应外合”牟暴利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导游强制加点、购物以及在购物场所当场分钱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已很难见到,用王箫的话说,是“穿了更隐蔽的衣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购物分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人头费”,即游客进店不管有无消费,店家都支付旅行社和导游一定费用,“珠宝、药材店和港澳台、沿海等地游客人头费高。”
二是“抽水佣金”,也就是购物提成。王箫说,如今,游客购物后,店家会将回扣打到旅行社账上,旅行社根据导游从店家带回的游客消费记录单,以业绩分成。“佣金一般在购物金额的3成以上。”
旅游法明文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明令禁止,为何屡禁不绝?多地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打击零负团费是将购物、加点的泡沫挤掉,这可能导致旅游产品报价升高、旅游目的地游客减少,加上一些地方“谁管谁吃亏”思想作祟,打击之后往往死灰复燃。因此,加大对零负团费的监管力度,需要“全国一盘棋”,在执法标准上不分地域、不搞例外,一把尺子量到底,推动全国旅游服务水平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