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旅游+公路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落实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自驾车营地41个,初步建立了自驾游服务体系,包括已建设旅游服务中转站43个;已建成观景台43个。在自治区4条精品旅游线路上,基本构建了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主的旅游主通道,重要旅游景区基本通三级及以上自驾道路。
旅游+公路绘出牧区新画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的带动作用,去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交通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牧区)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接待条件。一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提高通往贫困村(嘎查)的公路通行能力。改善村内道路交通设施,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每个村(嘎查)至少修建一个公共停车场,能满足旅游接待需求。规范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形成出入畅通的交通网络。
据统计,目前内蒙古11565个嘎查村公路网通畅率达96%,所有的苏木乡镇通客运班车,嘎查村通班车率达98.3%。
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内蒙古还积极谋划布局呼伦贝尔—满洲里草原牧歌旅游线、赤峰特色乡村风情与草原牧户体验旅游线、通辽科尔沁草原民俗风情旅游线、锡林郭勒—二连浩特乡村牧区旅游线、乌兰察布草原文化与休闲农牧业旅游线、呼和浩特—包头环都市敕勒川民俗文化旅游线、巴彦淖尔河套粮仓休闲农业旅游线、鄂尔多斯—乌海高原风情特色乡村(牧区)旅游线、阿拉善大漠深处乡村风情旅游线等10条特色乡村(牧区)旅游线路,以线路统筹带动整村推进。
路通了,游客来了,老乡腰包鼓起来了。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村民刘莹说:“去年,政府修了一条旅游公路,从三道井子村到我们村再到306国道,一下就把南山生态园、贞节牌坊、潘家坟古迹、增嘉园这些景点连起来了,游客越来越多了。很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一些外出打工的也陆续回来了。”数据显示,去年,赤峰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451.4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7%和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