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三伏天稍微动一下就是满身大汗,这个时候一瓶晶晶亮透心凉的冰冻饮料,无疑是最有诱惑力的。但是且慢!
据扬子晚报报道,7月14日晚,株洲一名24岁男子在室外打篮球时突然倒地不起,经判断为心脏骤停,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一小时仍然没有阻止悲剧发生。现场目击者称,“当时天气炎热,他打了三四组下场坐在场下未走动且喝了冰水,没想到发生了意外”。
猝死指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心脏血管、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药物、酗酒,出血过敏及中毒都可导致猝死,其中心脏性猝死最为常见。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汗液蒸发加大、体温升高,各种因素造成心脏已经是高负荷工作状态了,而运动又会增加心脏负荷。因此,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运动,需要更高的心肺储备能力,否则就会增加猝死的风险。在高温+运动的前提下,人体处于体温相对较高、心血管相对扩张的状态,此刻骤然接触过量冰水,温度瞬间下降,很可能引起急剧的胃部痉挛和心血管痉挛,诱发心脏性猝死。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需要注意减少外部诱发因素的发生,并找出引发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如果这位年轻人是在有空调的室内场馆进行的运动,环境温度适宜,运动后的心脏负荷也就不会那么大,悲剧也就不会发生。或者这位年轻人在剧烈运动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恢复活动,让心脏有个适应过程,那他也许就不会被小小一瓶冰水击倒。
其次,打篮球本身是一种较为剧烈的运动,他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运动强度,或者他是否患有某些会引发猝死的心脏性疾病我们还未可知。如果他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检测,对自己的身体能够承担多大负荷的运动做出评估后再进行相应运动,也许可以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
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心慌、胸痛、头晕等症状,特别是这些症状在运动后有加重,那请一定警惕心脏问题,应尽快就医。对于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的患者,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有心衰症状合并心功能低下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并有心脏骤停家族史的患者,猝死风险明显比普通患者更高。除了减少诱因积极配合常规治疗,还需要主动预防。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这类猝死高风险患者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ICD是一种能识别并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测和保护心脏,一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它可以迅速识别并针对多种心律失常发放不同的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电转复、高能量电击除颤及抗心动过缓起搏等治疗功能,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
生命没有如果,只有防范未然。因此,想要预防猝死,并不是要单单警惕“喝冰水”这一简单的行为,要从根源出发,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