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收权与放权 国资监管之变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14 00:51:57

2

22

一边是加强国企统一监管,一边是逐步将更多的权力放手给企业,从中央到地方,国资监管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之路。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强调,我国将推进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这一表态也被业内看做是我国正加速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国企监督管理职能集中在国资委的实际表现。然而,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也在加速推进国资委对国企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放权”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制定国企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管住国资委过度干预国企的“手”,赋予国企更多自主权。

长期“掰手腕”的国资与财政

“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管理权长期分散在多个部门手中。”国资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直言,而本次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所提的统一监管试点,就是为了解决我国事业单位,特别是大量即将转企的事业单位所掌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模糊的问题。

祝波善介绍,目前,我国的国企和部分事业单位手中握有大量国有资产,前者主要划分为三类管理体系,即国资委体系、财政部体系和文化部门体系。而对于本次统一监管试点的事业单位,祝波善介绍,虽然地方层面在这项改革上已纷纷动作,但中央层面的管理制度却一直难以捋顺,相应工作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我国中央层面事业单位改革是由中央编办管理,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权力在财政部手中,日常工作的管理、监督则是由各相关部委负责,国务院国资委并没有太多介入,比如水利部下属的水利规划院以及中国贸促会下属事业单位,虽然具有市场职能,但却由相关部委考核、管理,由财政部行使部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国务院国资委没有任何关系。”祝波善坦言,在牵扯这么多部门的情况下,这项改革确实推进的相对滞缓,去年我国才刚刚完成将转制后的、原直属于共青团中央的中青旅划入国资系统管理,但目前情况类似却未完成改革的部委下属经营性事业单位还有很多。

祝波善等多位国资专家都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归根结底,目前真正需要解决的还是国资部门和财政部门长期“掰手腕”、管理界限不清晰的问题,财政部管理不在国务院国资委管辖范围内、由各部委直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负责它们的清产核资、登记、投资、股权变动等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而未来如果这些事业单位转制后,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到底如何分配管理权,是否按照此前政策思路都统一到国资系统是制度改革的重头戏。

国资委角色回归本位

如果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是为了给国资委“集权”铺路的话,那近几年我国一直推行的国资委“从管资产到管资本”改革,则被业界看做是国资部门“放权”改革的重要一环。“国资委的‘集权’与‘放权’并不相悖,而且这两项改革将相互配合让国资部门的职能真正回归本位。”祝波善表示,国资委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扮演的应该是制定国有资产游戏规则,负责国有资产布局的角色,类似证监会,然而现在的国务院国资委却成了近百家所管央企的利益代言人。

与此同时,祝波善还坦言,由于国资部门和财政部门对于国有资产的权责划分不清,造成这两个部门长期都存在权责不对等的情况,比如国资委一直在担当考核国企的职责,包括为企业制定主营业务等,但是企业经营不好,国资委本身并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今年我国将制定的国有资本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划分权力、责任的边界。

实际上,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转发过《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我国将严格按照出资关系界定监管范围,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表示,从《方案》到权责清单,出资人与企业之间关系界定正在变得愈发明晰,前者主要是取消和下放一批权力给企业,而后者相当于一个正面清单,即清单里有的能监管,清单里没有的就不属于监管事项。

地方改革“样本”先行

其实,不论是统一监管还是权责划分,地方国资部门的改革已明显跑赢中央。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