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唱响新时代,音乐创作该如何发力?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手段,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和传递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如何创作生产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创造出既有生命质感又有现代理念并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这一主题急需破解。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炬说,如果把中国的音乐环境看作一座金字塔,无疑塔尖上是大师级的词曲作家和经典的作品,如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歌剧、音乐剧等;而金字塔底座则是众多从事这个行业的职业和非职业音乐人,音乐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中间的庞大区域非常稀薄,发展空间尚大。
在我国音乐作品金字塔里,塔尖上的东西很少,能叫上名的大型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剧还很少,著名的歌剧、芭蕾、交响乐数量仍不多。
“据统计,我国每年推出20多万首音乐作品,主要集中在歌曲和小型器乐曲上,大部分质量不高。”王炬说,目前能担任大型作品创作的人才寥寥无几,优秀原创作品数量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日前举办的“新时代歌曲创作座谈会”上,中国音协副主席、作曲家张千一指出,虽然近些年歌曲创作的整体水平是不错的,但现在能够唱得响、留得住的歌曲还是较少。“高原”之作比较多,“高峰”之作非常少。具体体现出的就是“感受多、感悟少”“共性多、个性少”“写得多、唱得少”。
进入新时代,民族振兴的历史征程波澜壮阔,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铺就了快车道。时代呼唤更多高质量的、能够反映民族情感、精神气质和美好情怀的原创音乐作品,奏响全民族共同奋斗的交响乐,发出时代奋进的最强音。
专家认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优秀音乐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洪流中,音乐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巨大的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这种力量和自信无法从抄袭和复制中得来,只能从继承和创新中崛起。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王黎光指出,“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厚重历史精髓中提炼出当代艺术发展的理念、道路和措施,从而有效引导艺术创作的方向。”
“我们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音乐艺术的实践者,就要努力开创以中国音乐资源为依托、以中国艺术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以中国作品为体现的中国乐派。必须通过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艺术家的修炼,努力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音乐作品。”王黎光说。
(责编:温璐、吴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