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什么?鼓励什么?印证什么?每年的FIRST影展都尝试在新的竞赛样本中,评审系统循序的进程中,不断辨认清晰,又持续在变幻的产业趋势、创作生态中校准位置。从海量参赛影片到屈指可数的入围样本,或许不能完全呼应这个过程中每一瞬间的选择,确是FIRST影展系统校准后,最确认的面貌。
1022部参赛影片经过两个多月的审看,最终浮现出了入围影片34部,其中剧情长片13部,纪录片6部,短片15部。
从预选和入围,所有的参赛影片经历了初审工作组旷日持久的看片,据理力争的辩论。预选出的46部影片,面对的是身份更为多元的复审工作组,从作家、编剧、艺术评论者,到导演、制片人、剪辑师、策展人,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多重视角,在实验影像、独立电影与商业制作中均有涉猎。
剧情长片入围数量破纪录,电影节力量下沉趋势明显
今年剧情长片共入围13部,数量创下近五年之最。评委的评判标准呈现出多元的面相,完成度和探索性被同等重要地纳入考量,叙事能力和实验性的评审语境,可以灵活地转换。
在投递的所有剧情长片中,独立制作的影片比例占不到30%。电影节展平台的推动以及产业力量的聚拢,都尝试在创作更前端贴近青年作者,缩短了青年电影作者与产业的距离。原本远离产业语境独立创作的场面,在多重势力的介入下,开始变得精密而稳健,系统化作战的趋势愈发显现。电影节的力量也呈现出向成熟作者下沉的趋势,节展与作者的关系逐步从发掘走向合作。
曾经以纪录片作品在FIRST收获奖杯的顾晓刚导演的剧情长片《春江水暖》在对一方土地的沉思中,深入南方家庭肌理,徐徐铺展城市画卷和作者想留存的情感和记忆。
第八届FIRST训练营导演汪崎的第二部长片《离秋》集合了资深的制作力量,故事扎实,影像质朴却精致,诚挚而动人。
FIRST创投会在多年深耕下成效显著,共有3部创投入围作品挺入竞赛版块。王晶《长风镇》如一篇带有童话感的叙事小说,导演对人物投入浓郁情感。翟义祥《马赛克少女》关注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出色的摄影营造出独特的氛围。黄梓《慕伶,一鸣,伟明》在导演强悍的掌控力下,解构出了一家三口各自生命深处的焦虑与期待。
少有的关注现代人都市生活的作品引发广泛共鸣。柴小雨《鱼乐园》用自由且放松的形式与表达,解构日常生活的节奏,准确刻画出当代城市年轻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令人眼前一亮,也会心一笑,是今年的惊喜之作。
短片整体制作精良,如何在短片体量内进行探索成期待
剧情短片几乎是每个导演创作长片之前的必经之路。813部,这是今年进入评审流程的短片数量,相较去年,投递影片的数量近乎翻倍。面对如此庞大的创作基数,如此多元的生态系统,作者性以及影像层面的表达成为评审工作最重要的考量依据。
整体来看,制作工业的提升是短片单元的大致特征,很多作品也都营造出了不错的影像质感。但也有评委指出,多数短片也往往止步于此,也多套用长片的逻辑和语言,少有作者在小体量里探索短片的风格和表达形式。
瞿尤嘉《三尺》是一个关于告别亲人与记忆的故事,情感细腻绵长,扎实的叙事中也不乏关于视听与介质边界的探索。
《那日上午》的导演黄玮纳呈现了老练娴熟的导演能力,以单点的议题突破了普遍性的集体精神焦虑,探寻出一条有力度却不过分沉重的表达通路。
关注橘子电影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movie),发送“电影资源”,获取橘子君推荐电影资源,坐在家里看经典大片!
罗柬《水母》拍出女性独特的生命经验,电影语言凝练,呈现出切肤的微妙痛感与共情之力。
曾志《清洁》短小又轻巧,表现出都市的压抑和疏离,同时兼具幽默感,在现实之外构建心理空间。
《如金似灰》是入围短片中唯一的纪录短片,导演魏紫看似梳离的镜头,记录下萨克斯工厂的遍地金黄,在镜头的组接中营造出节奏感和音乐感,亦呈现出微妙的幽默感。
是单纯取消动画/实验入围?还是回应创作趋势
去年,因投递短片在文本创意、技术水准等方面暴露出的症候,影展首次取消动画/实验入围,作为对这一创作趋势的回应。而经历了上一年的低谷,尽管今年并未设立动画/实验的单独单元,但这一类别的影片重新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质量与形式的多元,所有作品将在7月共同争夺最佳短片与最佳实验短片的奖项。
陈莲华《寒露》有少见的幽默感,融入中国元素则显出作品新意;蔡采贝《半醒》中的形态转化像诗歌般灵动,也足见作者令人惊喜的成长;而沈杰《水花》以大卫·霍克尼的画作为起点,在剪辑线条中构建心理张力,提供特别的想象视角;马兰花《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在形式上富有创意,混搭东西方古典元素,结合默片与戏曲电影,在明清小说基础上建构美学体系。
纪录片制作资源分化,“纪录片的故事片形态”成为争论的焦点
与剧情长片相比,纪录长片的创作生态更多保留了“独立电影”的痕迹。市场空间的狭窄,放映组织的紧缩,工业体系的匮乏,使得大多民间的纪录片作者呈点状分布,彼此之间难以建立联系,生存境遇艰难。另一方面,现有的制作资源向专业、成熟作者高度倾斜,使得纪录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出精致与粗糙并置的状态,这在入围的6部作品中亦有体现。
“纪录片的故事片形态”成为争论的焦点,有评委指出,不能以完成度去评判一部纪录片的好坏。清晰的故事线条固然是一种传统的切入方式,但纯熟的打磨也可能会破坏作品中某种可贵的特质。
《南游记记》视听轻松,结构自由,有高度的游戏性,用新颖、有趣的方式剪辑,导演江峰创作目的特别,呈现年轻一代的感悟和困惑。
《看海》涉及家庭伦理和纷争,在平静中见危机,对生活抽丝剥茧,切入生活肌理,导演李京红对更深情感变化有敏锐的捕捉,也大胆运用叙事影像的制作拍摄方式,展现出丰富度和独特的纪录片质感。
《小石头》导演乔建强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用平常的态度展示人物境遇,处理高度克制,真实、强烈地呈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多元关系。
刁亦男领衔,主竞赛评委会阵容清晰
自今年五四发布会公布评委会首发阵容之后,主竞赛评委阵容终于揭开最后一块面纱。
著名导演、编剧刁亦男将担任评委会主席,另两位评委分别是法国制片人查尔斯·吉伯特及影评人、戛纳国际影评人周艺术总监查尔斯·德松。他们将与摄影师赵非、作家编剧述平、演员秦昊和导演陈哲艺一道,在七月共赴西宁。
34部影片将交由竞赛评委会,最终在7月28日的颁奖礼现场,决出10个主竞赛奖项,及2个场外奖项。在电影节将竞赛版块向华语电影侧重的情况下,由刁亦男领衔的评委会将对今年的样本作出怎样的评价?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注橘子电影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movie),发送“电影资源”,获取橘子君推荐电影资源,坐在家里看经典大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