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察界7月10日讯(记者 吴翠娥)在没有用上机器学习(ML)的时候,一个网站或者App有许多人为设定的规则。而机器学习,能让产品不依赖这些规则,从数据中发现模式和关系。
机器学习能够为用户创造个性化的动态体验,小到视频网站、新闻应用,大到无人车,都在使用这种技术。
于是,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者说产品经理,面临着一项重任:确保机器学习和用户体验的协调,让用户感受到自己掌控着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掌控。
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两波浪潮一样,ML也让我们在建立每一项用户体验时,都需要重新思考、重组、置换,考虑新的可能性。
Google的用户体验设计团队为了应对机器学习带来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个努力方向:“以人类为中心的机器学习”(HCML)。
这个名字有点眼熟?量子位猜,大概是因为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比较像。
我们从“以人类为中心”的角度去看产品,探索怎样从人类的需求出发,用只有通过ML才能完成的独特方式去解决这些需求。
如果你刚刚开始接触机器学习,可能会觉得信息量太大。
不要慌。
通过Google用户体验团队和AI团队的合作,以及试错的经验,我们列出了以下7点,帮用户体验设计师来熟悉“机器学习驱动的产品”这一新领域。
这些要点能帮你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快速迭代,并了解机器学习带来的独特机会。
开始吧。
1. 不要指望机器学习自己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炒作得太火热,很多公司和产品团队在制定产品策略的时候,甚至不管要解决什么问题,先确定了以机器学习作为解决方案。
如果只是纯粹的技术探索,这样没什么问题,可能还会激发产品设计灵感。
但如果是在设计产品,你不从人的需要出发,可能就会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系统来解决非常小、或者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说的第一点是,那些挖掘用户需求的苦活累活,你还是得自己做。
那些情境调查、访谈、深入讨论、用户调查、日志分析统统不能简化,你需要接近用户,找出你是否解决了问题,或者找到了他们潜在的需求。
机器学习不能自己找出该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来定义。
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无论哪种技术范式主导,我们指导团队的基本工具还是不变的。
2. 问问自己,机器学习能否以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旦你确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满足的需求,就该评估机器学习能否以独特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了。
很多问题根本用不上机器学习。
在产品开发的这个环节,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去确定哪些用户体验需要ML,哪些功能用了ML会得到有意义的增强、哪些用不用都一样,甚至用了还不如不用。
很多产品不需要ML就能给人“智能”或者“个性化”的感觉,不要以为只有机器学习才能救产品。
△ 忘了加附件的提示,就不适合用机器学习
我们创建了一组问题,来帮团队了解ML对其用例的价值。
这些问题,深入挖掘了用户与ML系统的交互可中可能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型和期望,以及该系统需要哪些数据。
这里有三个例子,Google某团队想要用ML来解决一个用例时,就回答过这些问题:
描述理论上的人类“专家”现在可能怎样执行这个任务。
如果你的人类专家要执行这个任务,你会如何回应他们,以便下次改进?对混淆矩阵的四种情况(真正、真负、假正、假负)都做出说明。
如果一个人要执行这个任务,那么用户希望他们做出什么样的假设呢?
花几分钟时间回答这些问题,能帮我们了解用户会带着哪些预设去使用ML产品。在产品团队的讨论中,或者在用户研究的过程中都可以去问这些问题。
稍后我们讨论定义标签和训练模型时,还会再提到它们。
回答了这些问题,为特定的产品或者功能写了故事板,我们就可以将团队所有的产品想法都放进这四个象限中:
△ 横轴代表ML带来的影响,纵轴代表对用户的影响
通过这个坐标系,我们能找出哪些想法比较有影响力,哪些想法依赖于ML来实现。在前面的对话中,你就应该开始和开发人员合作了,如果还没有,从这里开始也不晚,让他们来衡量这些想法在实际中能否用机器学习解决。
在象限右上角的功能:也就是对用户有着最大的影响力,ML技术也能带来独特体验的那些,就是优先级最高的。
3. 原型设计:个人示例和Wizard of Oz
ML系统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原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