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那么吃穿住行、学习医疗这几个大板块就必须做好。其中“行”这一板块,也就是交通工程事业,其发展历程蕴含着一代代学者工程师的努力,东南大学的王炜教授便是其中一员。
王炜教授现任东南大学土木建筑交通学部主任、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并长期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09年-2020年)、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2000年-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至今)、教育部科技委交通与能源学部副主任(2015年-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2018年-至今)、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1998年-2014年)等学术与行政职务。
近三十年来,王炜教授一直致力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特别在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等研究领域有很深造诣。在上述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负责了一批国际合作、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与地方政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王炜教授建立了城市交通规划定量化分析技术体系、创建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方法、发明了城市公交主干线绿波通行技术,开发了城市虚拟交通系统仿真平台关键技术,提出了交通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王炜教授研发的交通分析系统软件“交运之星--TranStar”已在南京、郑州、苏州等50个城市的交通规划,重庆、深圳、宁波等40多个城市的交通管理及山东、辽宁、河北等8个省份及30多个地县市的公路网规划与交通信息管理中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于TranStar的研发,王炜教授谈到,软件是在1987年“无意中”开发的。当时中国定量化的城市交通规划的分析技术还没有推广,作为中国交通规划领域的第一个博士,他的博士论文就选择了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并着手开发TranStar。于是一边做博士论文,一边建模型、开发软件,开发的软件主要还是根据国外一些已经有的数据模型、交通分析模型重新编程序、编软件。
当时王炜就读的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有一个传统,科学研究面向解决问题,所做的事情也必须是工程中需要的,所以TranStar结合了南京市的交通规划,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的分析模型来解决大城市的交通规划。1990年项目通过验收,南京市交通规划项目被鉴定委员会认为是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的典范。
TranStar是我国少数自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分析软件之一,它打破了国外交通分析软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建立了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跨部门决策支持平台技术体系,在南京等城市推广应用,主要技术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