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从2011年起开始构建家庭医生制度,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签约居民数超过1000万。在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1+1”签约: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截至今年3月20日,全市已有2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达到社区总量的89%,签约常住居民超过15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2万。
老百姓不仅用心自愿选择,更用脚投票。近日发布的《2016年上海市十大行业服务质量测评报告》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业测评结果位列十大行业之首。93.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首先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就医,95.3%的受访者愿意向他人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4%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其中有89.1%会在有健康或疾病的需求时首先联系家庭医生。
配资源强支撑,用制度让家庭医生管用好用
尽管家庭医生在不少居民眼中已非“新鲜事”,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不少居民仍有顾虑:家庭医生够用吗、医术水平高吗、配得到好药吗、有了家庭医生,是不是看大医院、专科医生就会受限制了呢?……正视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上海通过一系列政策,全方位保障家庭医生成为百姓的“舒心事”。
目前,上海已搭建市级优先预约号源平台,接入35家市级医院、7700余名专科医生,每天有超过1万个号源优先预留给家庭医生,实现签约居民优先转诊。不少市民告诉记者:“和自己道听途说、托关系排队挂到的专家相比,家庭医生推荐的专家更靠谱,转诊更方便。”同时开展慢性病延伸处方、1-2个月长处方等服务,截至3月20日,全市已开具延伸处方超过24万张,金额近5000万元。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介绍,将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培养力度,同时通过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和业绩考核等方式“留住人”,让家庭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除了加强高校源头培养外,上海率先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设立90个社区教学基地和38家临床培训基地,提升家庭医生诊断分诊、诊治常见病慢性病、健康管理等看家本领,不少家庭医生还具备了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资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去认为“只有大医院才有好医生”的观念正逐渐改变。
上海创新体制机制,确定社区基本服务项目并制定工作量标准,深入推进考核、绩效改革,有效激发家庭医生的积极性和活力。“我去年评上了副高职称,收入和服务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挂钩。”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杨建玲说。随着进编落户、职称评审等倾斜政策的推出,家庭医生队伍日益稳定、壮大,一些上级医疗机构专业医师主动选择下沉基层转行。
“政府主导,加大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社区的支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说。目前在上海,以二、三级医院为依托,区县纷纷建立影像、检验、诊断技术支持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下沉,并推进健康大数据在家庭医生管理居民健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