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注重功能突出。参考分类分级标准体系的类别划分,突出街区的主导功能优势,补齐服务功能短板,使街区功能与发展目标更加协调适应。如金融区、政务区、居住区、商业区、风貌区等多种类别,划分不同的街区。
精准完善街区设计。力争在2018年12月底前,按照“一街一策”要求,所有街区设计方案全部完成。在街区设计上做到“三个兼顾”:一是兼顾要素完整。街区设计兼顾办公、居住、交通、商业、旅游等多种功能需求。在街区设计中,分层次、成体系的开展专项设计和街区设计,并且统一指导标准。设计方案体系既区分街道和街区,又实现“条与块”的结合,还包含多个粒度的协调融合,涵盖宏观城区、中观街道社区、微观街巷节点等,做好对历史文化的挖掘、现状分析、发展规划的趋势,人口、设施、土地资源承载力及交通、旅游、业态等城市功能多要素的研究。
二是兼顾整体协调。街区与相临街区、街道总体设计必须相协调,并在便民服务体系、交通组织等功能方面统筹考虑。街区的设计、街道层面的宏观设计,街道间的区域协调有总体协调和论证。特别是设计方案按照民意立项的工程流程,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街区方案设计完成后,报区城市品质提升艺术审核委员会初审,区政府终审,最后确定为街区整理设计方案,纳入街区整理设计方案库,报市规划国土委备案,作为后续项目实施的标准。同时适时向社会发布,集思广益,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兼顾工作集成。街区整理工作是系统性工程,涵盖了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街区整理的项目库与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便民服务体系等多项工作密切协同,综合施策,稳扎稳打,持续深入推进街区整理工作。
试点先行带动全区。依据街区整理项目库,集中开展街区整治提升,力争每个街道至少实现1个街区精彩亮相,实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打造精品示范,形成有效工作模式和机制。在区域环境综合提升的基础上,深化鼓楼西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广内达智桥等一批试点街区整理工作,探索文保区、商业区、居住区的街区整理工作经验,形成先行示范作用。
街道完成试点,打造样板街区。各街道完成本街道1-2个重点街区的整理,按照街区整理台账和项目库,通过工程实施等形式,集中开展街区整治提升工作,继续发挥背街小巷街巷长、网格员等力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街区整理工作,确保1-2个街区精彩亮相,形成阶段性成果。
总结试点经验,通过验收评估。在2018年年度完成试点街区提升和各街道试点街区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总结街区整理工作经验,建立职能部门、居民代表为多元化主体参与的验收评估体系,形成高效、长效的工作模式和机制,为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持续推进街区整理工作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