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孟竹)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过2万亿,“独角兽”企业占全国四分之一,信息业、科研业、金融业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5%,高精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两会获悉,2017年,中关村科学城创新投入产出保持高位,企业日常研发投入强度5.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突破9000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总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中关村示范区的比例继续保持在40%左右,同比增长10%以上;专利申请量预计达7.0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85万件,占北京全市45%;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1600亿元,占北京全市40%。
高精尖成中关村科学城支柱产业
2017年,中关村科学城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取得积极进展,全球范围引进顶尖科学家及团队力度不断加大。
此外,高精尖产业支撑作用日益突出,信息业、科研业、金融业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5%左右,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以上,规模以上“高精尖”企业2000余家,占全市四成以上。29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47%(39岁以下占比84%),小微企业占比82%,从业主体年轻而有活力;独角兽企业37家,占全国四分之一;共有新三板挂牌企业727家,A股和境外上市公司总数193家;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超过1460家。
中关村大街将淡化交通功能
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海淀区将编制完成中关村科学城发展提升规划。形成以中关村大街“主纵轴”、北清路“主横轴、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海淀段)、大运河文化带(海淀段)为骨架,以中关村科学城南区和北区为主体区域,两轴一带相辅相成、南北两区贯通联动的“两轴一带两区”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完善和强化配套的工作组织推进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城市形态。
其中,中关村科学城“主纵轴”中关村大街南起阜成路,穿过首体、清华西门直到北清路,全长约20公里。其中,一期工程从首体南路到清华西门,全长约7.2公里。据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科委主任林剑华介绍,中关村大街提升的总目标为“慢下来、静下来”,目前,中关村大街穿过的区域创新要素汇聚,又是产业功能聚集区,承担海淀区南北交通联络功能,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提升改造,是在把南北交通功能分给别的道路共同承担的前提下,把车道减少腾出空间,在道路两侧建设创新交流空间,包括步道的建设、空间节点的打造等,配备创新要素,导入创新主体。”林剑华表示。
记者获悉,截至2017年10月,中关村大街(一期)沿线累计完成13.2万平米违章建筑拆除,腾退低端业态36万平方米,完成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等近20万平米改造空间的创新要素导入工作,创新功能集聚度不断提升。
“目前,中关村一桥周边的电子卖场等,已经基本完成腾退,如海龙大厦、鼎好A座、E世界、科贸大厦等,一些新的业态正在逐步引入。”林剑华透露,将在科学城北部地区强化科学布局,强化北清路的战略腹地轴线功能,以中关村一号、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软件园等龙头项目带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推进西三旗、清河区域转型升级。与镇村集体建设用地相结合,推进职住、职租平衡。在北部地区打破传统园区发展模式,建设开放、融合的新型创新城区。“
此外,今年,海淀区将通过项目制形式,继续推动中关村大街的改造升级。“农科院将建设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口腔医院南侧的麦乐迪将腾退,建设口腔医学创新中心。”林剑华表示。今年还将继续实施中关村大街视觉系统提升工作,完成友谊社区北楼、九龙商务中心等重要节点整治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塑造一批主题楼宇。中关村大街将“一年一个样”。
中关村创业大街步入“后咖啡时代”
据悉,中关村创业大街主动迎接“后咖啡时代”,创新创业特色街区“成色”更足,不断进行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此外,中关村制造大街深化智能制造服务生态链建设,不断提升为前沿企业技术攻关赋能的水平。
目前,海淀区域内市级众创空间105家,占北京全市49%;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67家,占全市70%;大学科技园21家,占全市72%;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占全市57%,这些空间及其相配套的服务内容与众多的孵化模式,构建起精密的创业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