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5日电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大会发言,马荣才委员作了题目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首都和谐发展》大会发言。
马荣才在报告中提到,当前,北京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未能实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高度重视、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乡村可持续发展内生机制 把乡村放在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要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突出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作用,在发挥基层内生动力上下功夫,绝不能让那种过度依赖政府的行为持续下去。要通过制定负面清单、完善产权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认真研究并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共生发展的基础,建设政府、农村、工商企业、城市之间的共生体,重点解决排斥农民的问题,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活跃农民思想、增强农村活力和凝聚力,重点解决文化服务硬件到位、软件缺失,农民文化生活匮乏、精神贫困,农村缺少正气和正能量的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干部群众文化、艺术、道德、审美等综合素质教育。
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城乡命运共同体 加快建立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城乡要素合理性流动标准体系,监测城乡要素流动进程、水平和效益,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以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园区、产业园为抓手,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使之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融合。落实农村创新创业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城乡人才互动,畅通各类人才返乡下乡之路。
三、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加强对区、乡镇、村干部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三农”发展规律的认识,确保他们具备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从政策、媒体导向等方面激励人们投身于乡村振兴,加大农口、环保、住建、国土等部门干部到区、乡镇、村交流任职力度。建设一支乡土式、工匠式队伍,提升乡村公益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农人,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四、创新农民就业增收机制,推进农村信息化 探索新型的“村社一体”的“塘约道路”,振兴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建立各类技术开发项目与乡镇、村对接机制,推动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出台农民宅基地开发政策,解决农村第三产业在土地政策、管理团队建设上的问题;创新收入二次分配机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尤其要增强各种补贴政策的引导性,带动农民就业、提高质量效益。切实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非农就业本领,特别是近郊农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能力;大幅增加乡村公益性岗位,降低就业门槛,促使农民就近就业。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实现行政服务大厅与网络办公平台、农业“12316”平台等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乡村各类事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扩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共享权;统筹发展农村电商,完善监管服务体系。
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乡村振兴政绩观 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部门应开阔视野、转变角色。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着眼于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亮点工程;充分总结已有成就和做法,避免造成浪费。着力提高基层干部专业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基层干部善于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马荣才表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统筹谋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赢得乡村振兴的战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