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5日电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大会发言,张凤敏委员作了题目为《我最关心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大会发言。
张凤敏委员在发言中表示,政府工作推进的力度,决定了百姓能够获得的温度。她把自己最关心的三大类老百姓家门口的事跟大家做了分享,并逐一提出建议:
一、关于煤改电平房区百姓能否温暖过冬问题 “煤改电”工程自2008年推广以来,让平房区居民采暖更加方便舒适,对环境保护也有很大好处。但据早期使用 “煤改电”取暖设施的居民反映,由于设备老化,热效能大为降低,故障率上升,售后服务跟不上;夜间低价位供电加热储能,白天释放热能模式,导致住户下午5点至晚9点储能耗尽后寒冷难熬等问题尤为突出。百姓希望能及时维修故障设备,延长低谷电价供电时间,并能继续享受政府补贴更换新设备,盼望把好事持续办好。
建议:一是摸清底数,统筹解决现有问题。对全市“煤改电”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分阶段进行升级改造,并对老旧房屋加装保温层。二是延长低谷电价时段。将平房区采暖低谷电价起始时间提前至下午5点,使老百姓能够温暖过冬。三是制定“煤改电”运营监管机制。明确“煤改电”设施再购置流程,出台更优惠的补贴政策,制定本行业维修服务标准,加大对设施供应商的监管力度。
二、关于建立群租房治理长效机制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街道、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我市群租房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租房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不仅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而且对老百姓生活干扰也很大,比如噪音扰民、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尤其是防火防盗安全隐患,更使百姓恐慌,由于违法成本太低,老百姓担心群租房问题反弹,目前专项整治只能治标,很难治本。
建议:一是解决由谁管,怎么管的问题。当前群租房治理工作完全是依靠基层综治部门利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不可持续。应依靠执法部门,依法解决才是根本之道。重点解决多头管理但各部门又只管发文、谁都不管的问题;解决依据什么来管、由哪个执法部门牵头来管的问题,而不能只考核街道综治部门。
二是解决执法的部门无责任,有责任的部门没执法权的问题。群租房的关联方是中介、房主和房客,主要矛盾是中介公司和房主,执法部门只有管好中介和房主,才能有效遏制群租市场。应按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夯实基层力量,管理重心下移,把上级主管部门的执法权剥离出来,确实把执法权赋予基层管事的部门,让管事的部门管到位,同时简化执法程序,便于基层实际操作,这样才能真正把市委市政府倡导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落到实处。
三是解决对群租处罚力度太轻的问题。现在租房信息都在网上发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加大对中介和房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严禁网站发布违规房源信息,加大群租房执法处罚力度,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并将相关方的违规行为录入社会征信体系,形成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出租房屋立法步伐,确保出租房屋治理有法可依,避免整治后出现反弹。
三、关于加大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养老服务工作力度,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本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9064养老模式。但通过我走访调研,目前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够享受的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养老助残券、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餐桌等层面,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政府的相关养老政策感受还不明显。
建议:一是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相关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建立服务质量、规范价格标准;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使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有效地用到有需求的老人身上。
二是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基于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等不同需求,建立分类管理、分类服务清单,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为主,涵盖家政服务、医疗保障、精神慰籍、应急求助等服务项目,真正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将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福利服务星光之家、残疾人温馨家园等为老服务相关场地统一管理,因地制宜进行场地建设和系统整合,并针对不同情况和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改善为老服务环境,提供定制化服务,在社区中培养护理达人、营养配餐师等,以求达到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