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下一步还将在街道(乡镇)建立社会救助服务所,建立“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及时发现困难线索和救助需求,开展需求评估,按照“一户一策一档”的原则,建立精准救助工作台账,编制救助帮扶方案。
点评:成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有利于整合救助力量,统筹信息资源,实施监督管理,便于精准救助。
96156未成年人非紧急救助保护热线开通
2017年5月31日,由市民政局等11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同时开通北京市“96156”未成年人非紧急救助保护热线。市民如发现未成年人存在监护不力、无人照料等需救助的情况,都可拨打该热线寻求帮助。这是北京市统一的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
北京市依托“96156”社区服务热线,开通未成年人非紧急救助保护热线,与困境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系统进行对接,拓宽对留守、困境儿童发现报告的渠道,承载信息受理、政策咨询等工作。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及手机APP工作端,实现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数据一人一档、动态管理。该档案包括受助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家庭、社会关系等,并将进行全年4次、每季度1次的信息更新。
去年6月1日,便接到来自密云区的未成年人求助电话。密云区救助管理站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安排专业社工入户核查并开展一对一介入式帮扶,最终圆满结案。
点评:非紧急救助保护热线开通有利于遏制监护人侵权行为,实现对留守及困境儿童人身安全底线的兜底保障。
“北京通—民政一卡通”首发 多卡合一服务便民
2017年“北京通—民政一卡通”开始试运行。去年7月18日下午,房山区窦店镇北柳村8名民政服务对象首批领到了“民政一卡通”。今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该卡,全市已有34万名民政对象持卡享受各类民政政策。
“民政一卡通”由市民政局制发,免费向北京市社会救助对象、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军休人员、征地超转人员、地退人员等享受政策性津贴、补贴、救助或优待的民政对象发放。过去,这些民政对象享受的社会救助金、津贴、补贴、抚恤补助、慰问金等,一般要经过市、区、街道(乡镇)三级部门逐级拨付,最后由街道(乡镇)支付到民政对象存折,存在资金审批流程长、发放环节多等弊端,同时还有委托村(居)委会进行现金发放等情况。
点评:“民政一卡通”启用后,各类民政补贴都将统一打入这张卡内,取消中间环节,实现透明发放,保障了政府资金的使用安全。
北京市建首个共有产权养老社区
2017年12月12日,北京市首个共有产权养老社区正式亮相。该小区位于朝阳区双桥乐城恭和家园。该模式以“居室分割定向出售、公共服务空间持有经营、限龄人群居住”为主要内容,限定购买人和居住人资格,确保居住者中至少有一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居室由养老服务企业与符合条件的购买者分别按5%、95%的份额共同持有,入住后老人将缴纳3000元左右的服务费,用于享受娱乐、医疗、生活管家等各项养老服务。养老居室可租、可售,但下一位租房、住房人中也必须有60周岁以上老人。
目前,恭和家园社区由“养老居室”“公共空间”和“长期照料(医护)床位”三部分构成,社区配备有专门的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营养膳食、医疗护理、居家服务、持续照料、康健娱乐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经认购签约养老居室143套,入住8户12位老人。
点评:共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试点,一方面缓解了投资方重资产投入的压力,示范带动养老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有产权试点释放了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可以使投资方快速收回重资产投入,“轻装”开展养老服务。另一方面,购置养老居室房产,既解除了老年人为子女留下不动产遗产的后顾之忧,又通过房屋销售差价换取了优质养老服务。
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迈向“普惠”
2017年1月,通州区张家湾镇诚栋基金儿童成长驿站建成。作为通州区首个乡镇级成长驿站,居住在张家湾附近的困境儿童可以在周末、寒暑假期间享受到社工及志愿者提供的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成长拓展、主题参观等帮扶服务。去年8月,依托通州区社会福利院改建的通州区级儿童成长驿站正式建成,成为全市首个区域性的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