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获奖者张研。人民网 孟竹摄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孟竹)她,是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获奖者,也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更是一位开朗豁达的妈妈,她就是张研。
“不善言谈”、“一心只爱做实验搞研究”、“女科学家的世界我们不懂”……一直以来,不少民众对于“女科学家”这个群体表示着诸多不理解和不熟悉。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在北京市科协的牵头下,记者见到了张研,风趣幽默的谈吐、清晰的罗辑思维、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无一不展现了当代女性科研人员的自信风采和卓越能力。
关于她
做研究的时候喜欢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张研。
张研,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科学教授,毕业于麦吉尔大学,2018年1月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荣誉称号。百度百科的词条中,对张研的个人介绍仅这寥寥几行文字,但后面赘述的主要论文却多达40余项。神秘、学霸,这是记者对张研的第一印象。
“作为女科学家,要注意时间的管理,不论做实验还是过生活,凡是都不能操之过急。”作为科研工作者,张研有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我在做研究的时候喜欢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微信、邮件等统统关闭,这样可以令我专心投入研究。”在张研看来,女性科学家需要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平衡好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一个小本子,记录了无数次她脑海中闪现出的想法与灵感,“当然现在翻看多年前自己的idea时有些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些都可以为我以后的翻阅查询提供支持。”在工作上,张研不追求能得出多么宏大的成果,反而更喜欢“设计精巧的实验”,规避一些筛选型的实验。“实验的设计很重要,精巧的实验工作量不大,不用耗费特别多的人力,一样也能得出很有影响力的科学结论。”
关于她的工作
在神经生物学领域中研究老年痴呆症的专家
“长期以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死亡和突触丢失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三大元凶,由此派生出的三大学说各有拥趸,也各存争议。”张研的实验室主要从事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做实验,论证结论,再做实验,再推翻结论。这就是张研平日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方法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具体到哪个蛋白分子发生了异常才导致这样的病症出现,如果找到了相关异常蛋白,那么药物的设计就有了靶点。比较可惜的是目前在这个问题上,世界范围内也没有突破。”在神经生物学的领域中研究老年痴呆症的专家,张研便是杰出代表之一。
从张研的履历中记者发现,本科时期她的专业是心理学,为何后来从事研究神经生物学科?“在读心理学专业的时候我发现心理学有很多辩证思维的研究方法,让人更容易从整体的角度思考事情,培养了我将多重变量拆分后逐一进行研究的思维习惯。”张研告诉记者,自己更喜欢进行实验性的科学研究,研究生就选择了与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相近的学科,随后就跟着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继续深入学习神经生物学。张研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发病机理十分复杂,除生物因素外,还包含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
在张研诸多的研究结论中,记者更为关注的是她发现了家族型老年性痴呆突变的携带个体中,神经元在细胞发育早起就广泛存在轴突发育,细胞间交流,蛋白亚细胞器定位和功能等障碍,修正了过去以来一直认为的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疾病,其病因出现在老年的观点。“目前比较容易被大众忽视的一点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不是智力的下降,而是视觉与嗅觉的下降。”
“家族型老年性痴呆突变的携带者一般会在40岁左右的阶段开始出现视觉和嗅觉能力的下降,发病时间要比普通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早。携带者的比例大概在1%-5%左右。”张研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研究家族型老年性痴呆方面。“目前全国各个医院对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标准还没有达到统一,脑库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对于中国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与诊治的现状,张研如是说。
学生眼中的她
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