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50.7平方公里的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脉厚重,红色基因鲜明。于志强摄
在中南海周边,环绕着一道长约5公里的红墙,这道金色琉璃、苍松翠柏掩映之下的红墙,一侧连接着中央党政机关,一侧连接着地区干部群众。“红墙内是中南海,红墙外是小胡同,总书记啊,和我们是街坊!”“西城大妈”一句玩笑话背后,透着自豪感更透着责任感,是西城区党员干部群众维护和谐稳定政治责任的体现。西城区是北京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党中央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所在地,特殊的区位让这里的党员干部群众有了一份特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把这种责任和使命称之为“红墙意识”。
在“红墙意识”的引领下,背街小巷变靓了,“动批”疏解了,百姓生活更方便了……西城区以“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做好地区各项工作,激活新思路新举措,催生新气象新作为,在首都核心区形成了无数生动实践。
绝对忠诚:做总书记的好“街坊”
“前门西河沿街长1150米,共有123个居民院落,992户居民,187家商户,经过2012年的翻修改造,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停车乱象、堆物堆料、店外经营、无证无照等问题……”对于前门西河沿街的情况,街巷长王俊礼了如指掌。他说,这份“熟悉”得益于每天至少四次的“转街”和居民各种各样的求助电话。
前门西河沿街街巷长王俊礼的日常“转街”。毛红星摄
环境治理最怕“反复治,治反复”。街巷长应该做些什么?王俊礼决定挑战最棘手的“胡同交通”问题。他先后3次召开居民、商户代表座谈会,与大家商讨解决对策。经过不断磨合,终于与居民和商户达成一致意见,在大栅栏街道的统筹下,协调北京坊地下停车公司,解决了街巷78辆机动车的停车难问题,还原了一条“清爽利落”的前门西河沿街。
背街小巷对外是城市的“里子”,对百姓则是自家的“面子”,其面貌如何既反映着城市文明水平、和谐宜居程度,又是检验基层政府履职是否到位、精细化管理是否到家的标尺。
在西城,像王俊礼这样的街巷长有1402名,走在西城区的每条街巷胡同,都能看到统一规范设置的“街巷环境整治提升公示牌”,街巷长的姓名、职责、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居民只需拨通一个电话,就能找到自己的街巷“管家”。他们用脚步丈量街巷,用行动践行“红墙意识”,努力让街巷胡同成为有绿茵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儿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正如展览路街道北营房北街街巷长王立平感言“其实街巷治理就像绣花一样。街巷就是一幅画布,我们街巷长就如同一根根绣花针,任务就是和百姓一起美化身边环境,共同描画出一幅动人的美丽画卷。”
说起做“好街坊”,在西城不得不提红墙的忠实守护者——“西城大妈”。他们大多年龄在58岁到65岁之间,身穿红马甲、臂挽红袖标、头戴小红帽,因为其中女性人员占到了70%的比例,所以他们也被赋予了“西城大妈”这个充满亲切感、北京味儿十足的代号。
虽然这支队伍被称为“西城大妈”,其实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三成是社区的年轻人。大妈团队不仅包含了热心参与平安志愿服务的个体志愿者,更是一个囊括了西城区各类平安志愿服务团队的联盟——她们是铁路护路巡防员、矛盾调解员、邻里消防员,她们是胡同侠、举报线人、打假人、爱心守护神,她们是网络监督志愿者、环境志愿者、禁毒志愿者、平安志愿者、打击犯罪协助者……讲政治、爱红墙、热心肠,大妈们不仅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守护西城治安也是她们的强项。
“我们离党中央最近”,这是西城百姓最爱说的一句话,所以不仅仅“西城大妈”爱红墙,“红墙意识”作为深深根植于中央政治中心、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红色基因,已经成为全体西城人的集体意识和共同荣光。
责任担当:创造性解决“动批”疏解难题
2017年9月15日18时30分,有着25年历史、被称为“北京小义乌”的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式闭市。于志强摄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凌晨时分,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一定想不到的是,这歌声不是唱响在春晚的舞台,而是一直回荡在动批天意市场闭市的最后一夜。负责“动批”疏解的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李云伟动情的回忆:“虽说晚上6点就该关门了,可大伙都不愿走,《难忘今宵》一直唱到夜里1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