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际网涉及的面很广,甚至涉及到了政府职能部门。”他表示,要想真正实现车际网,大量道路设施需要被改造,无论是测速设备还是交通信号灯,都要赋予其信息交换的功能;其次,所有行驶车辆均要搭载车联网终端设备,并且设备之间要有互认的通信协议,以便信息互换,“先不说道路设施的改造,单纯要求所有车辆均搭载(车联网)终端就已经很不现实了,尤其是部分老旧车型。”
发现车际网技术难以实现,郑晖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部分车际网的功能。从市场上的一些产品宣传可以发现,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很多标榜着“车联网”的车载终端已经能够实现车内联网、行车监测、车网互联、人车交互等功能操作。
在人与车的交互方面,不同的产品实现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通过车载触摸屏进行操控,有的通过手机APP连接进行控制,还有的能够实现对话交流,通过语音交互完成操作。
“车际网难以实现,但是这些(功能)体验已经是最接近真实车联网的应用了。”郑晖向懂懂笔记展示了八款市售的“车联网”产品,品牌涵盖阿里云(仅系统)、腾讯、百度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其中,所有产品都能实现导航、语音交互、OTA(FOTA)升级功能,大部分拥有车载娱乐和电话通信系统,小部分具有车辆故障诊断能力,而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远程操作车辆设备的,却仅有一款,对此郑晖非常遗憾,因为他们研发的产品,几乎涵盖了以上所有功能,却远没有巨头们的产品卖得好。
让郑晖苦恼的是,他们研发“车联网”智能终端已经集各家之所长,无限接近真实的车联网,但成本就是下不来,这也导致了产品的滞销。
这套系统曾在京东平台上售价3999~5999元不等,价格包含线下装配工时费,可是上架三个月却无人问津。就连线下的汽修合作渠道也反馈说,产品价格太高,功能虽好但用户接受不了,“或许是我太想最大化实现车联网,但却没有考量车主所能接受的理想价位。”
在大部分用户心中汽车只是代步工具,能够实现基础功能即可。而如今的所谓“车联网”设备,其路况导航功能并没有比装了高德、百度地图的智能手机好到哪里去,娱乐功能手机也能胜任。同时,车辆只要定期检修,在上下班通勤的过程中,故障诊断功能的作用也并不大。至于通过语音控制车上设备的功能,很多车主觉得鸡肋,为了这样一项看似“科技范儿”的功能花费几千甚至上万元不值。
在没有形成良好的用户习惯之前,任何成本过高的产品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郑晖“理想中”的车联网终端固然美好,但在车际网技术未能全面应用之前,车联网中任何一环的功能,都能被用户的智能手机或检测硬件加以代替。
曾为“车联”造终端,现为生存造“云镜”
“为了研发设备,这些年的资金积累基本上都投进去了。”
郑晖告诉懂懂,他在车联网智能终端的研发上至少投入了三千万,但产品的滞销,却一度导致企业经营上的困难。无奈之下,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终止车联网设备的研发投入,重回“老本行”,专注生产车载多媒体智能终端。
“但现在许多原车在出厂时,厂商都标配了大屏多媒体终端,许多还带有安卓系统。”因此,第三方厂商的多媒体智能终端市场颇受影响,呈持续萎缩态势,车载影音的改装需求也在大幅减少,“为了不让工厂倒闭,我们去年开始转而生产市场需求巨大的行车记录仪。”
随着技术的发展,行车记录仪这个因“碰瓷党”而生的车载产品,已经不像当初那样,仅有行车影像记录功能。郑晖表示,许多行车记录仪已与驾驶室后视镜的功能合二为一,并取代原车后视镜,成为具有智能系统、连接网络、功能繁多的行车“云镜”。
“一听说‘云’,市场就就兴奋,因为用户会觉得这就是黑科技,大数据、云计算等词语也一哄而上。”然而,市场上大部分的“云镜”,其“云”功能也仅仅是通过3G连接移动互联网,在远程服务器里储存一些行车影像罢了,“我们生产的‘云镜’也是如此,使用了联通WCDMA2100制式的3G网络进行联网。”
这些产品除了有行车录像以外,一些联网“云镜”还具有音乐、导航、电子狗等功能,部分较高级的版本支持一键闪拍。这些产品在郑晖看来的确是小打小闹,并没有报太大希望。产品出来后,郑晖除了通过传统汽修网络合作“铺货”,还尝试授权了几家线上代理商,通过他们在京东、天猫等电商渠道进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