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自行車運動為主題的健身場所范本。鼓勵各地根據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按照市場化運營模式,重點建設一批滿足群眾健身消費需求、配套設施齊全、多種產業集聚融合的自行車運動健身場所,創新打造自行車運動特色小鎮、自行車運動主題公園和自行車運動產業示范基地。
專欄3 自行車運動特色小鎮
增加以自行車騎游為特色的體育旅游市場供給。提倡“騎行+旅游”的新型體育旅游模式,依托現有的旅游景區資源和公路網絡,科學規劃內涵豐富、風貌各異的自行車騎游路線。鼓勵各地景區配套修建自行車騎行道及基礎服務設施,初步形成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難度挑戰等各類不同主題的騎游路線。
專欄4 “騎行+旅游”新型體育旅游模式
(三)加強自行車運動相關行業人才隊伍建設
構建完備的自行車運動教育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自行車運動有關的各類教材,通過文字資料、多媒體視頻、自媒體等多樣化途徑建立自行車騎行訓練教材體系和賽事運營教材體系,鼓勵市場主體開展自行車運動各類從業人員培訓班。
建立專業運動員良性發展機制。完善自行車項目運動員管理體制,創新人才培養、評價、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機制,營造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專業運動員人才制度。拓寬退役運動員發展空間,打通向教練員、裁判員、體育教師、運動協會及騎行俱樂部轉崗的就業渠道。鼓勵退役運動員創業創新,指導和扶持從事自行車運動產業的有關工作。
專欄5 退役運動員人才計劃
(四)積極擴大自行車運動消費
加大自行車運動文化普及力度,進一步擴大群眾消費基礎。以新時代自行車運動文化為指導,加大宣傳自行車運動健身常識,努力營造良好的自行車運動輿論氛圍,引導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到自行車健身活動中,在運動中積極宣揚低碳、環保、綠色的運動理念。深度挖掘小人物的騎行事跡,樹立全民騎行榜樣,向社會傳播“自行車運動”的正能量。
進一步豐富節假日自行車運動賽事供給。發揮自行車運動賽事、騎行表演、騎行體驗等示范作用,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激發群眾自行車運動消費需求,鼓勵通過賽事活動提供多樣的自行車運動產品和服務。
積極開發青少年市場,廣泛開展青少年自行車運動活動。制定“青少年自行車運動促進計劃”,構建學校、家庭和社區相結合的青少年自行車運動網絡,豐富和完善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培訓體系,創新青少年自行車運動活動內容、方式和載體,增強活動趣味性和吸引力,促進國際間青少年自行車運動的交流。整合各方資源,打造系列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品牌活動和賽事,積極探索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商業模式。
融合“互聯網+”創新思維,打造自行車運動產業新生態圈。以“互聯網+”創新思維為核心,積極探索“互聯網+騎行”新模式,鼓勵開發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自行車運動產品和服務,推動線上、線下自行車運動的良性互動,並推動自行車運動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形成自行車運動產業新生態圈。
提升自行車裝備制造實力,進軍國際裝備中高端市場。通過技術革新、產業升級等方式,引導自行車裝備制造企業從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轉變。以智能化和個人定制為導向,不斷提高自行車裝備自主品牌在國內自行車運動市場的佔有率,鼓勵我國騎行愛好者使用自主品牌的自行車裝備,提升我國自行車裝備企業在國際自行車裝備市場的競爭力。
四、保障措施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服務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落實國務院《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繼續推進自行車運動協會改革工作,加快建立自上而下、從全國到地方層層覆蓋的行業協會管理體系,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地方行業協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落實現有政策措施。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相關要求,切實將國家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的規劃、稅費、土地、價格等政策落到實處。
完善行業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並規范人才准入、認証、評級制度,在注冊制度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業余運動員等級制度、裁判員(公路賽事駕駛員)信用制度、競賽組織人員備案制度等,有效規范從業人員在從事專業活動時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