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靠某种产品、技术、人、团队,还是纯粹运气?这些因素靠积累还是偶然?这些东西由谁掌握?找到这些因素。分析在未来新技术/竞争者/消费方式出现后,能否依然保持竞争优势,不受影响。
第五和六章节,可能更多的从做VC,而不是PE的角度来写。注意内容对PE的适用性。
一、创业和投资成功到底靠什么?人群中的异类之所以能够成功的达到金字塔,靠的不仅仅是实力,更是机遇和完全随机的有利条件。
例如,腾讯 1)早年融资差点失败,1999年账户只剩1万元,靠IDG和香港盈科220万元融资。2)随后,互联网泡沫破裂,靠移动梦网。3)ICQ+MSN的失败,对腾讯也是一种运气。
例如,阿里在2003年遇到的非典事件,催化了网购兴起。百度靠谷歌被驱逐。而个别知名基金,全靠一个项目赚钱,其他项目都很烂。
上述公司,除了本身团队实力很强外,运气发挥的作用,可能才是决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二、运气vs 实力的关系和连续性
运气是指偶然 + 随机性事件所产生的结果,例如买彩票。实力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围棋、纯粹的套利投资(做Pre-IPO项目,能买进去就能赚,考验获取项目的能力)。
风险投资和创业都是运气占很大重比例的活动。其中VC投资偏左,PE投资偏右,越早期越靠运气。
三、普适公式某投资人的真实平均回报 = 投资市场平均回报 + 运气因子系数 X (其管理的某只基金的真实回报 - 投资市场平均回报)
某企业的真实平均实力 = 企业市场平均资产回报率 + 运气因子系数 X (该企业某一年的真实资产回报率 - 企业市场平均资产回报率)
其中,市场平均回报率 = 基准比率 (简单说,在不需要特别聪明+努力,投这个行当能带来的平均回报)
运气因子系数 = 1,纯靠实力
运气因子系数 = 0,纯靠运气
四、如何提高成功率
人为主观能做的,是选好基准比率,做市场平均回报率高的事。
选择做基准比率高的事,如投赛道(好行业)、大市场、强需求、没有人干过的事情
排除法,不去做基准比率低的事,如别人干过的事(直播、网红)、小市场、无关痛痒的需求(美容、按摩O2O)(心得:要把排除法用到极致)
一些失败的案例,其实主要是由于基准比率低决定的。如马佳佳的泡否,叮咚小区,网上票务(2016年总票房457亿,发行院线10%,所以票务市场45亿封顶)。还要避免一些错,如在BAT虎视眈眈下,创业者选择垂直细分市场,这种想法也错,是基准比率低的事。要多学习别人失败的案例,而不是成功史。
注意,基准比率高,有可能运气因子系数小。基准比率与运气因子系数成反比。这是高科技行业的规律,例如,早期大家在研究研究移动支付(基准比率高)的各种标准、技术、硬件NFC模块;最后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扫二维码支付胜出。又例如,移动社交,很大的市场(基准比率高),很多人在做,但往往只有一两家能成功,概率很低,碰运气。
中国有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选择了基准比率低的行业或事情,大概率没前途。
五、如何提高一次命中率?
前面解释了选好基准比率的重要性,是唯一人为主观能选择,可以通过努力而获取的。
而运气因子系数是无法控制的,只能多去试 + 碰。一旦碰巧撞大运,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口,有了好的开始,就必须提高一次命中率。原因如下:
路径依赖:前面发生的事决定后面发生的事,初始条件对后面影响很大。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最终结果是赢家通吃,路也会越来越广。
简单说,就是选好基准比率大的事,尽量做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然后多试,去碰运气。一旦小有所成,找到一个切入点,就要用好用足 “路径依赖+马太效应”,拼命的去建立优势 + 舍命狂奔。
回顾微信的成功,有QQ扎实的用户基础为支撑,借用手机通讯录匹配功能,巩固了优势。共享单车,OFO PK摩拜,双方都在拼命融资,舍命狂奔。
六、利用好运气的方法
好运气来之不易,下面进一步解释如何用好用足好运气的方法。
(一)利用好马太效应
找准切入点,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微弱先发优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