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健康睡眠产业千亿市场尚待挖掘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5 06:43:53

“不想失眠?那我只能失业。”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2017年8月的数据,由于上班族睡眠不足导致缺勤或未达到理想工作状态,美国一年损失了120万个工作日,其导致的生产力下降和死亡风险增加等情况造成了411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疾控中心早在2015年就疾呼:“睡眠不足已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有危就有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睡眠问题是时代病,现代白领的工作压力使人们开始愿意为“睡眠”买单。

Maria在马德里开了第一家午睡咖啡厅,顾客可以选择在扶手椅 (US$1.7/30min)、双层床(US$4-5/30min),或是私人房间(US$8/30min)休息。咖啡厅还提供睡衣、拖鞋、毯子和一杯咖啡。无须自己设定闹钟,服务生会在指定时间内轻声地唤醒你。

台湾约有200多名睡眠技师,工作为观察睡眠障碍者的睡眠状态,记录其呼吸、脑波、手脚移动等生理状况。技师资格须取得睡眠学会认证,背景以护理师、医检师及心理师为主。主要工作时间是一整个晚上到到隔日清晨。

这些看似奇怪的商家和职业都是在“睡眠经济”中应运而生。

全球睡眠医疗由产品和服务两大市场构成,2015年睡眠医疗市场的规模为2540.9亿美元,其中,产品市场占整体市场的88%,服务市场占12%。

为观察睡眠管理行业,动脉网(微信:vcbeat)采访了若干创业者,发现睡眠医疗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从医院睡眠中心到服务机构均有涉及,而关于睡眠的产品更是鱼龙混杂,大到家居家电,小到手环纽扣,因此本文仅将睡眠管理、睡眠监测中的最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智能硬件及移动应用作为观测对象,并将这一类产品归类为数字化健康睡眠产品,以期更多地呈现这个行业的一些细节。

认知和技术推动睡眠医学发展,健康睡眠产业逐渐兴起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统计,北美是全球最大的睡眠医疗市场,2010年北美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580.8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802.9亿美元。

2010年欧洲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558.5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767.3亿美元。

韩国睡眠医疗产业方兴未艾,2010年市场规模为95.9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137.2亿美元。

在日本,2010年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145.6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203.3亿美元。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睡眠研究在美国已经成为热点。1953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对睡眠脑电活动的监测,发现了快动眼睡眠(REM),并证明其与做梦有关,此后,从人体睡眠周期性中,又发现非快动眼睡眠(NREM)包括由浅入深的四个时相和REM交替进行。

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这两类病症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国民的失眠发生率为38%,而据兆观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建军提供的数据,老人是呼吸暂停病症的高发人群,比例达40%,此外,儿童、成人发病率各为20%。随着睡眠医学的普及,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也逐渐被认识。

就早期的睡眠医学而言,在国内认知度相对较低,这一点体现在医院和学术会议上,在许多大医院,睡眠问题被分发到神经科、耳鼻喉科等,患者体验较差。蜗牛睡眠创始人高嵩认为,睡眠产业的发展一是基于认知,二是基于技术,而2016年以来,国内对睡眠医疗的认知是突飞猛进的,“15年的时候全国大概有12场学术会议,然后在16年的时候大概50多场,2017年有70多场专业学术会议出现”,包括在美国的消费电子展ces也从2016年开始单独开辟了一片叫做SleepTechnology(睡眠科技)的专区。

同时,睡眠中心也在越来越多的医院独立成科室,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均开设睡眠中心。

目前,就我国而言,睡眠市场呈现纷繁复杂的状态,包括睡眠家居产业、睡眠健康产业、睡眠服务产业等。除了床垫、枕头等寝具以外,改善睡眠的保健类产品、治疗睡眠障碍的医疗产品和技术等多个层面也包含在内。其中,健康睡眠产品大致分为两条线,一是改善睡眠产品,二是监测睡眠产品,在监测睡眠的产品中,又分为医疗级监测设备和非医疗级设备。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5年涉及改善睡眠产品行业细分市场为2114亿,截至2017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包含寝具、家居等)容量已经达到10000亿元。“睡眠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块大蛋糕。而有专家预测,睡眠或将成为继饮食和运动之后的第三大可催生高利润产品的健康议题。

改善睡眠细分市场规模_副本.png

2007-2015年中国改善睡眠产品行业细分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智能硬件+APP形态的健康睡眠产品占多数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