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宝能目前占有51%股份的观致汽车作为自主品牌向上突围诞生的第一个品牌,在2013年推出首款产品,但却未能获得成功。2014年至2016年的销量分别是6967辆、1.4万辆、2.4万辆。尽管增速较快却仍因基数小而徘徊于主流市场边缘。
而在经营状况上,观致汽车仍处于亏损的泥淖之中,尚未实现可供自身发展的造血能力。观致的年报显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观致汽车分别亏损了22亿元、25亿元和19亿元,目前仍然需要靠两家母公司“输血”维持。
观致缺钱,但如果说观致只是缺“金主”这话就过于片面了。事实上,观致从郭谦时代开始,因管理团队的频繁更换,到现在仍然无法回答:观致是谁?为什么而来?这就意味着观致一直还处于自我定位的混沌之中。宝能集团所需要做的是,解决观致过去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
局外人的剑走偏锋
为避免业内人士对于“宝能系”强势干预,主导话语权的担心,观致汽车特意强调宝能集团是战略投资,这或许是向外界告知宝能仅仅在战略方向上拿主意,强力干预、强势介入、直接接管的可能性并不大,观致有很大的自主管理空间。
不过无论如何宝能都有主导权,从根本上看,实业发展规律和资本运作是有明显差距的,宝能的金融思维或许并不能给观致更多的实业缓慢发展空间。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宝能,在汽车行业的野蛮收购就能看出端倪。
有业内人士称:“宝能当前还是资本运作层面的企业,对于做实业并不懂。”对于观致汽车来说,向来擅长于资本运作的宝能主导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或许也不是那么美好的事,钱来了但“麻烦”也会追随而来的。
过去,宝能集团无论是在金融行业,还是房地产,都是一个贴着“资本玩家”标签的企业。在国家严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宝能汽车只是需要一个更高维度的投资布局。或许,对于宝能集团来说,这是一个带着虚情假意的“汽车梦”。
在汽车行业的人都对宝能系多多少少有些莫名的神秘色彩,不论是在资产上的快速增长,还是万科一役中的强势阻击都让人叹服其资本运作手段。
然后我们暂时跳脱出汽车行业,进宝能的地产行业看一看。姚振华曾经在2009年至2014年间,亲自导演了宝能在地产业务上的“大跃进”式发展,宝能在短短的几年间,旗下的地产布局从一城一盘,扩展到了2014年底的约30城40盘,这样的开发体量甚至超过房地产大佬万科。
宝能快速扩张的地产业务大多在2013年至2014年间密集拿地、动工。然而,在2014年之后就逐渐出现部分项目规划承诺兑现乏力的现象,一些项目相继遭遇销售迟滞、工程进度缓慢、停工等问题。尽管没有公开宣布,但姚振华曾在以此内部讲话中承认,宝能在地产开发中犯下了“大跃进”式的错误。
随后宝能的很多地产项目停工,在地产领域“退居二线”,其旗下原本为地产业务输血的前海人寿等融资平台开始转而为资本并购提供弹药。专心布局资本市场的姚振华,继而导演了入股华侨城、控股万科这样的“大戏”。
在控股万科一役中,宝能系的寿险公司通过股权代持形成一家独大,同时把寿险公司变成融资平台,通过多层次杠杆激进负债,严重偏离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关系,更不用提其他的关联交易虚增资本。很遗憾,整个过程中宝能都没有认真回答过投资万科之后的经营性问题。
秦朔朋友圈曾如此评论宝万之争:有一点无可否认,保险资金“猎取”万科的目的不是创造价值协同,而是为了“获得”。不是帮助公司成长,而是看到万科账上丰厚的现金储备和优良信用,那是可以帮助他们玩更大的资本游戏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