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话题特别火
那就是新能源汽车了
北汽、奇瑞、荣威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
甚至众泰和福特都来个了大新闻
好像全世界都一窝蜂地钻到这个市场里
就连传统的车企都在逐步加大研发和投入
然而新能源技术
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各厂商一直都有在研发
只是进展比较缓慢
那为什么新能源今年来
能像火箭般飞速发展呢
对于时下全球性的资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等问题,各个国家政府都开始将汽车的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目标,陆续制定严苛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标准。这时就"催生"了全球性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热潮,连坚守多年自吸的本田也开始推出带涡轮的车型了,而那些B级和C级轿车,甚至更多的紧凑型SUV都开始搭载如1.5T等小排量涡轮发动机。至于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也伴随技术的提升得到解决。
这时,国内消费者对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的接受程度,已经达到了溢于言表的状态。但是政策却马上有了变动,如购置税率补贴(7.5%)马上就回到之前的10%,以及消费税的调整,车市的增长速度或许也放缓了些许。就在此时,新能源汽车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规避能耗排放标准的手段,并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购置补贴,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重视新能源车型,所以纯电动的EV车型开始渐渐出现在消费者的眼前。
从新能源市场的报告中看出,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最看重的还是价格。得益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大于等于250km的纯电车型,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共补贴6.6万元;对续航里程小于250km又大于等于150km的纯电车型,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共补贴5.4万元;最后就是纯电续航里程大于等于5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共补贴3.6万元。
另外,受到国内部分地方城市限购的政策,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政策又形成了不同的消费趋。例如插电式混动不享受北京新能源摇号政策,所以北京售出的新能源车99%都是纯电动汽车;而上海、广东两个市场,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比例却达到了80%、65%(能享受新能源摇号政策)。这就延伸了一个问题,就是合资品牌未来国产的纯电动产品潜在消费者规模相当有限的格局。
从价钱上来说,纯电车型的生产对合资品牌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合资品牌的纯电动车必须要有一个较高的国产化率,否则如核心零部件进口关税等费用,从售价上是很难与自主品牌展开竞争的。
虽说合资品牌在传统的燃油车市场上,相比自主品牌有着天然的品牌影响力优势,无论是在动力总成的技术、整车调校、可靠性上都有占着上风。反观纯电动的新能源市场,只有不足30%的消费者会根据续航里程、三电系统的技术先进性来决定是否购买一款产品,因此从消费观念上,合资品牌在技术上的优势被弱化了。